會館建筑·鄧州汲灘山陜會館
汲灘山陜會館原名山陜關帝廟,位于鄧州市汲灘鎮,為鄧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明清時期,處于南陽盆地南沿的鄧州商業經濟活躍,會館有15處之多。汲灘鎮西臨白河支流湍河,明清時期是鄧州貨運的集散地、白河流域著名的水陸碼頭之一。山西、陜西大批商賈合資在此建立山陜會館,用來聚會議事、敬神感靈、接待商人和存放貨物。
根據現存建筑題記及碑刻記載,山陜會館初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雍正十三年增修樂樓,乾隆四年(1739)建拜殿,乾隆二十六年重修,嘉慶二十四年(1819)增修照壁,直到民國期間仍有增修。
汲灘山陜會館規模宏大,整個建筑群坐北朝南,原有大門、照壁、石牌坊、鐘鼓樓、樂樓、拜殿、大殿、春秋樓、東西廂房等多座建筑,布局完整,氣勢雄偉。現僅存大門、照壁、拜殿、大殿及東西配殿等六座建筑,碑刻六通。
大門面闊一間,為高墻門形狀,上部為磚雕斗栱、椽飛承托瓦頂屋面,兩側為磚雕花卉紋飾磚柱,左右緊接圍墻及照壁。
拜殿面闊三間(11.6m),進深三間(8.7m),單檐硬山卷棚式建筑,灰筒板瓦覆頂。前有寬9.5m、進深4m、高0.5m的月臺,東西兩端有花墻。卷棚東西次間前后檐額枋均雕刻為月梁形。檐下置三踩單翹斗栱,次間正心栱栱身雕刻為魚形,飾魚鱗紋,頭朝座斗,尾承散斗。山墻部位仍使用梁架,主體構架為六架梁對前后抱頭梁,梁身裝飾“壽”字紋,梁上的柁墩均為浮雕花卉紋。脊步梁下柁墩明間為龍鳳紋雕刻,次間為雙鳳紋,雕刻精美,紋飾華麗,保存完好。脊檁下有題記兩處,題記前后均為龍首,東為坤卦,西為乾卦。后部題記為“大清乾隆四年歲次乙未九月十六日辰時創建拜殿三間謹志”,前部題記為“大清乾隆二十六年歲次辛巳拾月初貳日午時會議擴大重建愿永遠吉祥如意”。該建筑使用了部分南方建筑的結構和裝飾,南北建筑風格兼容并蓄,很有特點。
大殿原名山陜關帝神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硬山頂,灰筒板瓦覆頂。臺基與拜殿同高,山墻前部同拜殿連為一體,東西各置券門一座。大殿前檐柱、金柱頂部外側均斜殺,為豫北明代建筑的做法。該建筑構架主體為五架梁對前廊穿梁。梁上柁墩為花卉浮雕。脊檁下題記為“大清雍正五年歲次丁未八月初五日卯時立柱上梁,創建山陜關帝神殿奉直大夫知鄧州事加一級……永遠吉祥如意”。東西配殿均為面闊三間,進深兩間,硬山灰瓦頂。
院內現存《重修拜殿碑記》《汲灘鎮山陜廟運糧碑記》《增修照壁碑記》等六通碑刻,記載了會館的歷史變遷。
配殿(賈付軍提供)
拜殿(賈付軍提供)
拜殿梁架及清代乾隆題記(賈付軍提供)
上一篇:輝縣百泉
下一篇:佛教建筑·鄧州福勝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