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tǒng)文化·科技文化·染色技術
商、周時期,人們已掌握利用多種礦物顏料給服裝著色和利用植物染料染色的技術,能夠染出黃、紅、紫、藍、綠、黑等色。利用礦物原料著色的方法稱為“石染”,染的方法有浸染與畫繢兩種。浸染是將著色材料研磨成微細粉末,再用水調和,把紗、絲或織物浸入其中,礦石粉末即為纖維所吸附。畫繢是將調和的顏料涂在織物上,或涂一種顏色,或雜涂各色而成圖案花紋。植物染料在周代以前已使用,靛藍是利用最早的一種。商、周時期,染色技術不斷提高。宮廷手工作坊中設有專職的官吏“染人”、“掌染草”,管理染色生產。染出的顏色不斷增加。靛藍色澤濃艷,牢度好,幾千年來一直受到人們喜愛。茜草是商、周時染紅色的主要染料,紫草主要用來染紫色。植物染料染色以及媒染染料、媒染劑的使用,在染色技術上是個重大的突破,它大大豐富了顏色品種,對后世染色技術的發(fā)展產生較大的影響。
上一篇: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地理文化·杏花村
下一篇: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地理文化·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