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失計: 姜維圍攻狄道》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蜀漢的姜維又討論出兵之事,征西大將軍張翼與他在朝廷上爭辯,認為:“國家弱小,人民勞苦,不宜濫用兵力。”但姜維不聽,并率領車騎將軍夏侯霸以及張翼共同進軍。八月,姜維率領數萬人到達枹罕縣,并向狄道進軍。
魏國征西將軍陳泰命令雍州刺史王經進駐狄道,等待陳泰軍隊到達,再把東西兵力合在一起進軍。陳泰軍隊駐扎在陳倉,而王經所統領的各軍在舊邊關地區與蜀漢交戰不利,于是王經渡過洮水。陳泰認為王經不堅守狄道,必然是有其他變故,就率領各軍去接應他。此時王經已經與姜維在洮西交戰,結果大敗,又率領萬余人返回保衛狄道城,其余的兵士全都四散奔逃,被殺者以萬計。張翼請求姜維說:“我們可以停止了,不應再向前進,如果再向前進,也許就要毀掉這次大的勝利,而變成畫蛇添足了。”姜維勃然大怒,不聽張翼的意見,終于進軍包圍了狄道。
二十二日,詔令長水校尉鄧艾出任安西將軍,與陳泰協力抵抗姜維,又讓太尉司馬孚為后續部隊。陳泰進軍至隴西,諸將都對陳泰說:“王經新近才失敗,敵兵氣勢正盛,而將軍您率領臨時雜湊起來的軍隊,又是繼敗軍之后,去抵擋正乘勝前進的鋒銳部隊,恐怕必定不能取勝。古人有言: ‘被蝮蛇螫了手,壯士就砍掉了手腕。’ 《孫子》說: ‘兵有時不必出擊,地有時不必堅守。’ 大概是因為小的方面有所失而大的方面就能保全的緣故。您不如先占據險要之地以求自保,觀察敵人的失誤等待敵人出現漏洞,然后再進軍救援,這個計策是最好的。” 陳泰說:“姜維帶領輕裝軍隊深入我境,正是想與我們在原野上一爭鋒芒,希求一戰而勝。王經應當高筑營壘堅守不出,挫敗敵人的銳氣,但現在竟與敵人交戰,使敵人的計策得以實現。王經既已失敗逃去,姜維如果憑借戰勝者的威勢,向東進兵,占據櫟陽這座有糧食儲備的城池,然后放出兵力四處收羅降兵降將,招納羌、胡部族,向東爭奪關、隴地區,再向隴西、南安、天水、略陽四郡發布檄文,這是我們所擔憂之事。但姜維卻用士氣強盛的兵力圍攻狄道,使兵力受挫于堅固的城池之下,銳氣耗盡仍竭力拼命攻城,攻與守的形勢差別很大,主與客也有不同,兵書上說: ‘制做大盾牌和攻城的戰車,三個月才能完成;堆積土山攻城,也要三個月時間才能完成。因此圍攻城池對于輕裝遠來的軍隊是十分不利的。如今姜維孤軍深入遠離本土客居我方境內,糧草接濟不上,這正是我軍迅速前進消滅敵人的時機,所謂迅雷不及掩耳,這是自然形成的威勢。洮水像帶子一樣圍在敵軍外面,姜維的兵力在洮水以內,如今我們登高占據險要地勢,突然出現在敵人頭上的高處,不用交戰他們就必定要逃走。敵寇不可縱容,圍城不可持久。你們怎能說這樣的話!”于是進軍爬上高城嶺,又秘密行軍,夜里到達狄道東南的高山之上,突然舉起眾多火把,同時擊鼓吹響號角。狄道城中的將士們見到救兵到來,都奮發振作歡呼跳躍起來。姜維沒想到救兵突然到達,并借山勢緊急向他進攻。陳泰與姜維交戰,姜維退卻。陳泰又領兵揚言要截斷姜維退路,姜維十分驚恐。九月二十五日,姜維率兵逃跑,狄道城中的將士才得以出來。王經感嘆地說:“我們的糧食已不足十天所用,如果不是救兵迅速趕來,全城之人就要遭到屠殺,我們也要喪失一州之地了!”陳泰慰勞守城將士,先后讓他們返回,另外選擇軍隊把守狄道城,并修筑了城壘,然后率領兵撤回,駐扎在上邽。
陳泰認為每因一個地方有事,就虛張聲勢擾動天下沒有必要,因此上書言事既稀少又簡略,快速傳遞書信不用每日超過六百里的加急文書。大將軍司馬昭說:“征西將軍陳泰沉著勇敢能果斷行事,承擔了一個方面的重任。救援將要失陷的城池而不要求增加兵力,上書言事又稀少而簡略,是個必能打敗敵人的人。都督大將難道不應像他那樣么?”
張翼持重;姜維敢斗;王經無識;陳泰善謀。陳泰第一個戰略是想與王經合勢,東西并進。但這一計劃因王經之敗未能實現。進軍隴西時,諸將的對策是避敵鋒芒,據險自保,觀釁待敝,然后進救。陳泰則能洞察全局,把握形勢,針對姜維進退失計,犯了兵家之忌的情況,采用疾雷不及掩耳的攻勢,利用有利地形,營造取勝之機,從而與狄道城中守將遙相呼應,并虛張聲勢,威懾姜軍,終于取勝。
陳泰冷靜沉著,剛勇異常,精通韜略,善于決斷,在錯綜復雜的形勢下,保持清醒,具備一個韜略家的良好修養。
上一篇:《近墨者黑:魏帝寵幸群小》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進退有據:劉備敗投劉表》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