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發展·猿人
指從動物界最早分離出來的人類。亦稱直立人,其生存年代為前300萬年左右至前30或20萬年之間。我國學者把生存于200萬年前后的猿人又分別稱之為“早期猿人”和“晚期猿人”。猿人的體質形態有近似于猿的特征,其腦量比現代人為小,比類人猿稍大;臼齒像猩猩的,但前臼卻近似于現代人的;大腿骨長為455毫米,能直立行走。猿人以采集植物及獵捕動物為生,能制造粗糙的石器,元謀猿人、北京猿人都保存了用火的痕跡,證明已知熟食。他們過著群居生活,居于洞穴或河岸等地。一般認為其婚姻形式和社會形態,已從早先雜亂性交關系的原始群進入了血緣家庭的前氏族公社。這一階段的典型代表是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哲學文化·物極必反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王安石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