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的悲劇
文森特·凡·高這個后期印象派的“怪杰”,在短促的一生中,以超人的毅力創造出驚人的藝術。他的繪畫雖已成為世界藝術寶庫的珍品,然而在他活在世上時,卻只售出一幅畫,其代價不過幾個美元而已。生活的無依和精神上受到壓力,迫使凡·高走向自殺的道路,一聲槍響結束了僅僅三十六歲的寶貴生命。一顆智慧的明星殞落后,才引起世人對凡·高這個名字的矚目……。事情往往是這樣的。
凡·高是荷蘭籍人,25歲以后才接觸畫筆,不過早在16歲時給海牙古皮藝術公司當過店員,在那時便開了藝術眼界,25歲時,凡·高為了謀生,曾到比利時南部的博里納日煤礦當了一名基督教傳教士,但他卻和傳教士的工作背道而馳,做了罷工礦工們的代表,為此惹怒了教會,被開除公職。從此,凡·高索性走進礦工茅舍,拿起畫筆畫起了他們的生活,并且成了窮人的朋友,著名的《食土豆者》就是窮礦工一家進晚餐的情景,這幅畫用了十二個日日夜夜,數易其稿而成。這幅畫充滿著畫家對窮礦工的愛憐之心,毫無掩飾地畫出了窮人的疲憊和呆滯神情。凡·高的弟弟泰奧理解哥哥的心情,愿意以自己微薄的薪金維持哥哥的生活費用,并支持哥哥從事繪畫活動,凡·高得到泰奧的支持后,便正式開始了自己的藝術生涯。于1886年,他來到巴黎,看到法國印象派和日本“浮士繪”的畫大受鼓舞和啟發,似乎自己進入了一個新的藝術世界,這時他連續作畫竟達二百余幅,他的理想是不斷地創造自己的藝術風格,在經過刻苦的磨練后,他意識到只有無垠的原野和純樸的大自然,才是他最好的馳騁疆場。于是他離開喧鬧的城市,向著陽光燦爛的南方走去,在一個叫阿爾的小鎮住下,只一年里就畫了一百九十幅油畫。盡管太陽灼烤著他的頭,河面閃爍的反光刺痛著他的眼睛,他卻全然不顧,不停地寫生,他如癡如狂地陶醉在大自然中了,秋天來了,他用大量的黃色油彩,畫著被黃澄澄秋陽渲染的大地,大自然的一切都被他畫的充滿了生命力。著名的《向日葵》(十二幅鋃板畫)就是在這樣的激情中畫成的,花的向陽性和強烈的黃色調,飽含著畫家內心的沖動。凡·高每天背著畫具日出而行日落而歸,他忘我地撲向大自然,以旋轉的筆觸和藝術想象,創造著自己心中的大自然,無論是柏樹還是行云或是星夜,在他的筆下都賦予了富有生命的神秘色彩。然而他對藝術的大膽追求和創造,卻成為當時上層社會難以接受的“粗野”和“瘋狂”,他的畫無人問津,社會的冷寞,使凡·高受到孤寂和苦悶的折磨,致使他的精神病多次復發,在一系列的自畫像中,深刻地記錄下他惶惑和被扭曲的心態,當他把自己的耳朵割下后,仍然緊握畫筆為自己造像,表現出他那倔犟的性格。泰奧太理解哥哥的心了,他唯一能做到的是把哥哥送到一位精神病專家加歇醫生身邊,加歇不僅是一位精神病醫生,而同時還是一位藝術受好者,他十分贊賞凡·高的藝術,主動提出為凡·高治病。凡·高得到加歇醫生的友情,動筆畫了一幅《加歇醫生肖像》,在靜寂的蘭色背景上,一幅蒼白的臉,加歇憂慮的神情,蘊涵著一種無望的愛心。之后,凡·高又畫了《暴風雨后的麥田》和《麥田上的鴉群》這是在他知道泰奧失業的不幸消息后感到生活無望,向人生訣別的畫作。1890年7月的一天,他站在麥地里,臉仰向太陽,扳動了槍機,凡·高倒在了土地上……。六個月后,泰奧亦愴然離開人世。當陽光照耀著墓地時,泰奧和相依為命的哥哥,靜靜地躺在向日葵的繁茂的花影之中。
凡·高的藝術留給后人的是一團希望的烈火,激起世人對生活的熱愛,這恐怕是給長眠地下的畫家最大的安慰了。
上一篇:冰球場上的暴力行為
下一篇:出國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