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戰求勝: 曹仁攻吳,無功而還》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曹仁率步、騎兵數萬人進軍濡須,先放出風聲說向東進攻羨溪,吳軍濡須守將朱桓分派部隊增援羨溪。援軍剛出發,曹仁即率大軍直撲濡須,朱桓得知后,急忙派人追回增援羨溪的部隊,這支部隊尚未返回,曹仁突然殺到。當時,朱桓的守軍僅有五千人,部下將領都惶惶有畏懼之心。朱恒對他們分析說:“兩軍交戰,勝負的關鍵在于將領如何,而不在人數多寡。諸位認為曹仁指揮作戰的能力,會比我朱桓高明嗎?兵法所說,‘遠來進攻的軍隊要超過就地防守軍隊的一倍’,是就平原曠野,沒有城池堅守而言,也是針對雙方戰斗力相同而言。如今,曹仁智勇不足,再加上所率兵將膽怯畏懼,又是千里跋涉,人困馬乏。我和諸位高據堅城,南臨長江,北靠山嶺,以逸待勞,就地作好準備以制伏遠來的敵人,這是百戰百勝的形勢,即使曹丕親自來,我們尚且無憂,更不用說區區曹仁了!”于是朱桓偃旗息鼓,顯示虛弱以引誘曹仁。曹仁派兒子曹泰進攻濡須城,又派將軍常雕、王雙等人乘牛皮油船襲擊濡須附近的中洲。中洲,是朱桓的親兵部隊及其妻子、兒女所在地。蔣濟說:“敵人拒守長江西岸,船只停泊在上游,而我軍卻進攻中洲,這如同步入地獄,自取滅亡?!辈苋什宦牐H率一萬人留駐橐皋,作為曹泰的后援部隊。朱桓分派將領進攻常雕,自己抗擊曹泰,曹泰燒毀營盤退走;朱桓斬殺常雕,生擒王雙,臨陣被殺死淹死的魏軍有一千余人。
此前,呂蒙病重,吳王問他:“如果你的病情不能好轉,誰可以接替你的職務?”呂蒙回答說: “朱然膽略過人,注重節操,我認為他可接替。”朱然是九真太守朱治的外甥,本姓施,被朱治收為養子,當時為昭武將軍。呂蒙去世,吳王授予朱然符節,鎮守江陵。曹真等人包圍江陵,打敗了孫盛,吳王派諸葛瑾等人率軍前去解圍,再度被夏侯尚擊退。江陵城內外斷絕聯系,城中許多士兵患上腫病,能夠參加戰斗的只有五千人。曹真命令士兵堆土山、挖地道,臨城立起無頂高臺——樓櫓,向城中放箭,箭如雨下,守城將士都大驚失色; 朱然卻泰然自若,無絲毫恐懼,不斷激勵將士,尋找敵人薄弱之處,率軍出擊,攻破魏軍兩座營壘。魏軍包圍江陵長達六個月,江陵令姚泰率兵防守北門,見敵軍力量強大,守城軍隊兵少,糧食將盡,害怕守不住,陰謀作魏軍的內應,被朱然發覺后處死。
當時長江水淺,江面狹窄,夏侯尚企圖乘船率步、騎兵進入江陵中洲駐扎,在江面上架設浮橋,以便和北岸來往,魏軍參與計議的人都認為一定能夠攻克江陵。董昭卻上書文帝說:“武皇帝智勇過人,用兵卻很謹慎,從不敢像今天這樣輕視敵人。打仗時,進兵容易,退兵難,這是最平常的道理。平原地帶,沒有險阻,退兵都很困難,即使要深入進軍,還要考慮撤退的便利。軍隊前進與后退,不能只按自己的主觀意圖行事。如今在中洲駐扎軍隊,是最深入的進軍; 在江上架設浮橋往來,是最危險的事; 只有一條道路可以通行,是最狹隘的通道。這三者,都是軍事行動的大忌,而我們卻正在做。如果敵人集中力量攻擊浮橋,我軍稍有疏漏,中洲的精銳部隊將不再屬于魏,而為吳所有。我對這件事非常憂慮,寢食不安,而謀劃此事的人卻很坦然,毫不擔憂,真令人困惑不解! 加之長江水位正在上升,一旦暴漲,我軍將如何防御! 如果無法擊敗敵人,就應該保全自己,為什么在這樣危險的情況下,不感到恐懼呢?希望陛下認真考慮?!蔽牡哿⒓聪略t,命令夏侯尚等人迅速退出中洲。吳軍兩面并進,魏軍大隊人馬同時退卻,擠在一起,一時很難退出,最后總算撤回北岸。吳將潘璋已制好蘆葦筏子,準備燒魏軍的浮橋,恰巧夏侯尚率兵退回,未得實施。十天過后,江水暴漲,文帝對董昭說:“你的預料,竟如此準確!”當時又趕上鬧瘟疫,文帝遂命令各軍全線撤退。
以前,文帝曾問賈詡:“我計劃征討不服從命令的人,以統一天下,吳、蜀兩國,應先討伐哪一個?”賈詡回答說: “進攻他國,應首先在軍事上權衡; 完成統一的根本大計,則當崇尚道德教化。陛下順應形勢,接受漢朝禪讓,統治全國,如果推廣文教、道德以安撫人心,靜觀形勢變化,平定天下并不難。吳、蜀雖然都是小國,但是地勢險要,有長江天險。劉備有雄才大略,諸葛亮善于治國; 孫權長于辨別虛實,陸遜精通軍事; 蜀漢固守險要,東吳泛舟江湖,我們很難在短期內將他們擊敗。用兵的原則是,先了解奪取勝利的途徑,然后再作戰; 根據敵人的力量,任命將領,這樣才能做到攻戰無誤。我分析,我們的文臣武將沒有人是劉備、孫權的對手,即使陛下親自對付他們,也未必一定有取勝的把握。從前虞舜在朝廷上作戰爭的舞蹈,有苗部落就歸服了。我認為陛下目前應首先對他們加以撫慰,然后再用武力征討?!蔽牡鄄宦牐鰟哟筌姡Y果無功而回。
曹仁出兵,聲東擊西,掌握優勢。朱桓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反應迅速,后據敵情,重新部署,亡羊補牢,猶未為晚。敵人兵臨城下,鎮靜待敵,以逸待勞。發揮優勢,穩定軍心,示弱誘敵,后發制人。
曹仁無視地形對戰爭的重大作用,自入險境、絕境,又不聽勸告。主將智勇不夠,士卒怯弱,千里跋涉,人馬疲困,形勢極為不利,失敗指日可待。
董昭知彼知己,卓具韜略,預測夏侯尚的軍事行動犯了兵家大忌。賈詡老謀深算,指出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遜見兵勢。吳蜀據險守要,泛舟江湖,不可輕易出兵,而要見機行事,用兵要先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然后攻擊對方。提出先文后武,先勝后戰的大韜略。曹丕不識,只有遭到失敗時,才改弦更張。
上一篇:《以戰止戰:關東州郡起兵討伐董卓》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以攻為守:袁紹圍攻公孫瓚》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