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知行合一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思想。他說:“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離,只為后世學者分作兩截用功,失卻知行本體,故有合一并進之說。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傳習錄》中)把知識與實踐視為一個過程,是王守仁的獨創見解,比之朱熹“知先行后”的觀點,進步多了。他的這一思想應用在道德修養上是言行一致,應用在教學實踐上則是學用結合,這對后來教學論中實踐性原則的出現和形成,有著積極影響。
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知行合一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思想。他說:“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離,只為后世學者分作兩截用功,失卻知行本體,故有合一并進之說。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傳習錄》中)把知識與實踐視為一個過程,是王守仁的獨創見解,比之朱熹“知先行后”的觀點,進步多了。他的這一思想應用在道德修養上是言行一致,應用在教學實踐上則是學用結合,這對后來教學論中實踐性原則的出現和形成,有著積極影響。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音樂文化·百鳥朝鳳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禍福之至,不在善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