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懷政》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周懷政》人物故事小傳
周懷政(公元?—1020年),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宦官。黃門周紹忠養子,初在宮中供職,歷經遷升,得任入內高品。大中祥符初年,從侍東封泰山、汾陰祀典、捧奉天書、監修宮觀,深受寵信。官至左騏驥使、英州團練使、昭宣使、入內副都知,由此擅權專橫。周懷政學識淺陋,酷信神仙怪誕之說,制造符命,假托神靈,妄談國政,褒貶大臣,為真宗所疏遠。轉而依附寇準,及寇準罷相,便生大禍臨頭之感。天禧四年,暗中策劃殺害丁謂,恢復寇準相位,逼真宗傳位太子。不幸被楊崇勛、楊懷吉告發,處以斬刑。
[正 史]
周懷政,并州人。父紹忠,以黃門事太宗①,從征河東②,得懷政于亂尸間,養為子。給事禁中,累至入內高品。
大中祥符③初,真宗東封,命修行宮頓遞。及奉泰山天書馳驛赴闕,轉殿頭。天書每出宮,與皇甫繼明并為夾侍。東封禮成,與內殿崇班康宗元留泰山,修圜臺,轉入內西頭供奉官。祀汾陰,轉東頭。六年,劉承規卒,擢內殿崇班、入內押班、勾當皇城司。會朝謁太清宮,與閻承翰等同管勾大內事。七年,奉天書摹刻于乾元殿,為刻玉都監,又為修袞州景靈宮、太極觀都監,俄遷內殿承制。是冬,命起居舍人、知制誥盛度為會真宮醮告使,懷政為都監。還,為玉清昭應宮都監,兼掌景靈宮、會靈觀使。刻玉成,遷知京副使。九年,建資善堂,以懷政為都監。壽丘宮觀成,優賜襲衣、金帶,遷崇儀使。天禧④大禮,又為修奉寶冊都監,加領長州刺史。是冬,遷洛苑使。二年春,遷左藏庫使。仁宗⑤為皇太子,命為入內副都知、管勾左右春坊,轉左騏驥使。三年領英州團練使⑥,加昭宣使。
懷政日侍內廷,權任尤盛,于是附會者頗眾,往往言事獲從,同列位望居右者,必排抑之。中外帑庫皆得專取,因多入其家。
性識凡近,酷信妖妄。有朱能者,本單州團練使田敏廝養,為人兇狡,遂賂懷政親信,得見,因與侍卒姚斌妄談神怪以訹之。懷政大惑,援能至御藥使、領階州刺史。俄于終南山修道觀,與劉益輩造符命,托神言國家休咎,否臧大臣。時寇準鎮永興,能為巡檢,倚準舊望,欲實其事。準好勝,喜其附己,多依違之。
朝臣屢言懷政之妄,真宗含忍不斥,然漸疏遠之。懷政憂懼,時使小黃門自禁中出,詐稱宣召,入內東門,坐別室,久之而還,以欺同類。會準為相,逾年而罷,懷政愈畏獲譴,不自安。
四年⑦七月,與弟禮賓副使懷信謀潛召客省使楊崇勛、內殿承制楊懷吉、閣門祇候楊懷玉會皇城司,期以二十五日竊發,殺丁謂等,復相寇準,奉真宗為太上皇,傳位太子。前夕,崇勛、懷吉詣丁謂第密告之,謂即夜偕崇勛、懷吉至曹利用第計議。
翌日,利用入奏,真宗怒,命收懷政,令宣徽北院使曹瑋與崇勛于御藥院鞫訊,具伏。帝坐承明殿臨問,懷政但祈哀而已,命斬于城西普安寺。父內殿承制紹忠及懷信并杖配復岳州,子侄勒停,貲產沒官。朱能父左武衛將軍致仕諤、母周氏,罰銅百斤,子守昱、守吉分配邵、蔡、道州。懷政仆使親從并杖配海島、遠州,部下使臣貶秩有差。懷政之未敗也,紹忠嘗詬之曰:“斫頭豎子終累我!”懷信謂之曰:“兄前事必敗,宜早詣上首實,庶獲輕典。”及其謀亂,又泣拜止之,不聽,故皆得免死。
右街僧錄澄遠以預聞妖詐,決杖黥配郴州。內供奉官譚元吉、高品王德信、高班胡允則、黃門楊允文與懷政協同妖妄,皆杖配遠州。入內押班鄭志誠與能書問往還,削兩任,配房州。入內供奉官石承慶嘗為懷政所召,夜二鼓不下皇城門鑰以待,黃門黃守忠見之,戒門卒勿納,至是言其事,承慶坐削兩任,配宿州。楊懷玉次日始詣樞密院自陳,責授侍禁、杭州都監。擢崇勛內客省使、桂州觀察使,懷古如京使,賜以金帶、金銀。
懷政既誅,亟遣入內供奉官盧守明、鄧文慶馳驛永興,捕朱能。劉益、李貴、康玉、唐信、道士王先、張用知悉免死,配遠州。能偵知使者至,衷甲出,殺守明以叛。詔遣內殿承制江德明、入內供奉官于德潤發兵捕之,能入桑林自縊死。永興、乾耀都巡檢供奉官李興、本軍十將張順斷能及其子首以獻,補興閣門祗候,順牢城都頭。以劉益等十一人黨能害中使,磔于市。王先、李貴、唐信、張用和八人皆處斬。能母妻子弟皆決杖配隸,閣門祗候穆介、知永興軍府朱巽、轉運使梅詢、劉楚、知鳳翔府臧奎等坐與懷政、能交結相稱薦,皆論罪。降寇準太常卿,再貶道州。凡朝士及永興、鳳翔官吏與準厚善者,悉降黜焉。
《宋史》卷四六六
〔注 釋〕
①太宗:宋太宗趙光義,公元976—997年在位。②河東:宋至道十五路之一,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③大中祥符:宋真宗的第三個年號,公元1008—1016年使用。④天禧:宋真宗的第四個年號,公元1017—1021年使用。⑤仁宗:宋仁宗趙禎,公元1022—1063年在位。⑥團練使:官名。無職掌,無定員,僅為寄祿官,從五品。秩高于刺史,低于防御史。⑦四年:即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
上一篇:《后唐武帝太妃劉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后唐武帝太妃劉氏》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周颙》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周颙》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