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形訓
根據漢字的形體結構解說字義的訓詁方式。據形說義,在先秦古書里已經出現,例如《左傳》昭公元年:“于文,皿蟲為蠱。”就是從字形的結構上講字義的。“蠱”字從蟲從皿,皿中有蟲,有如腹中有蟲為害。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是注重解說文字形義的書,其中字下所加訓釋屬于形訓的例子很多。形訓只是訓詁的一種方式,用意在于推出造字的本義。不過往往出于主觀的推測,最初造字的原意有時是很難說的,只有從古文字中可以窺見一部分。
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形訓
根據漢字的形體結構解說字義的訓詁方式。據形說義,在先秦古書里已經出現,例如《左傳》昭公元年:“于文,皿蟲為蠱。”就是從字形的結構上講字義的。“蠱”字從蟲從皿,皿中有蟲,有如腹中有蟲為害。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是注重解說文字形義的書,其中字下所加訓釋屬于形訓的例子很多。形訓只是訓詁的一種方式,用意在于推出造字的本義。不過往往出于主觀的推測,最初造字的原意有時是很難說的,只有從古文字中可以窺見一部分。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弓箭制作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德有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