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
張載提出的人性論命題。“天地之性”指天地萬物共有的本性。張載認為“天地之性”是先天的善性,人天生就具備這種本性。“氣質之性”指人后天形成的本性。張載認為“氣質之性”是氣之性,而氣有清濁之分,所以“氣質之性”有善有惡。主張加強道德修養,變化“氣質之性”,使之恢復“天地之性”。《正蒙·誠明》:“形而后有氣質之性,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故氣質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
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
張載提出的人性論命題。“天地之性”指天地萬物共有的本性。張載認為“天地之性”是先天的善性,人天生就具備這種本性。“氣質之性”指人后天形成的本性。張載認為“氣質之性”是氣之性,而氣有清濁之分,所以“氣質之性”有善有惡。主張加強道德修養,變化“氣質之性”,使之恢復“天地之性”。《正蒙·誠明》:“形而后有氣質之性,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故氣質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音樂文化·大鼓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法制文化·夾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