讖緯學·讖緯的名義和讖語的出現
“讖”是神的預言,讖書是占驗吉兇的書。《說文解字》云:“讖,驗也,有征驗之書。”相傳春秋時秦穆公曾得過一種怪病,睡了七天七夜才醒來,說他夢見到上帝那里去,非常快樂,還學到許多東西,上帝告訴他“晉國將大亂,五世不安”(《史記·趙世家》)。秦國的大夫公孫支就把這些話記錄下來,這就是“秦讖”。春秋末年,趙簡子也患了與秦穆公類似的病,五天五夜不醒人事,他的家臣董安于請名醫扁鵲來為他診病,扁鵲說三天以內,他就會醒過來,醒了還有言語吩咐。果然,兩天半趙簡子醒來說:我夢見到上帝那里去,同百神游于“鈞天”,聽到宏偉的樂曲,看到場面極偉大的歌舞。我還射死了跑到面前的一熊一羆。上帝告訴我“晉國且世衰,七世而亡”(《史記·趙世家》)。董安于就把這些話記錄下來,即所謂的“趙讖”。據說趙簡子射死的熊和羆就是晉國六卿中的范氏中行氏的象征。
“秦讖”“趙讖”是現存最古的讖語,并且后來也基本上應驗了。從上所述,可見“讖”的特點是:一、讖是神的預言。二、讖語一般是用象征性的或隱晦的語言來暗示人們。三、讖語的來源是人在夢幻狀態下與上帝、神人交往,領受神的指示。后世的讖語往往由方士、巫師等專門的神職人員造作,他們是溝通天人的,與神交往的,所以就不必在夢幻中接受上帝、神人的指示,在清醒的情況下,也可以直接同神交往。但前二條則始終是“讖”的特征。所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讖者詭為隱語,預決吉兇”,正說明“讖”的特點。秦代的讖語有“亡秦者胡”。“今年祖龍死”(《史記·秦始皇本紀》)。這些讖都反映了人們對秦王朝的怨恨。
“緯”比讖出現得晚,緯是對“經”而言,先有經,而后有緯,緯以配經,亦以輔經。《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緯者經之支流,衍及旁義。”這里須要辨析的有兩個問題:一是讖緯與經的區別,二是讖與緯是否有不同。
關于第一個問題,我們說儒家的經典與讖緯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現在將經和讖緯的區別列表如下:
經 | 讖諱 |
1.古代的歷史文獻。 | 1.編造和雜糅古代的 神話傳說。 |
2.孔子編輯整理的教 科書。 | 2.方士化儒生編造的 神學秘典。 |
3.孔子為導師圣人。 | 3.孔子不僅是圣而且 是神。 |
4.不語怪力亂神,不 知則缺。 | 4.記神話離奇怪誕之 說,無所不知,無所 不曉。 |
5.語言明晰,以歷史 為根據和借鑒。 | 5.詭為隱語,預示當 前及未來的吉兇禍 福。 |
6.經者正也,七經為 儒學正宗思想。 | 6.緯以附經,七緯為 儒教神學異端。 |
7.經為史學哲學。 | 7.讖緯為神學宗教。 |
“讖”與“緯”是否有區別呢?這個問題歷來存在著兩派不同的看法。
一派認為“讖”與“緯”只有先后之分,“讖”出現較早,“緯”則出于漢代。讖與緯名稱雖異,但并沒有什么實質上的不同。這一派清代可以王鳴盛為代表,他說:“緯者,經之緯也,亦稱讖”。(《蛾術編》卷二《讖諱》條) 俞正燮變《癸巳類稿·緯書論》、姜宗奎的《緯史論微》說法相近。現代則顧頡剛、陳槃均主此說。可以顧頡剛為代表。顧頡剛在《秦漢的方士與儒生》里說:
讖是預言,緯是對經而立的。……這兩種在名稱上好象不同,其實內容并沒有什么大分別。實在說來,不過讖是先起之名,緯是后起的罷了。(第19章 《讖緯的造作》)
另一派主張“讖”與“緯”是有區別的,不容混為一談,并且提出“讖駁緯純”之說。這派明代有胡應麟、孫瑴,清代有《四庫提要》及阮元等均主張此說。胡應麟《四部正訛》卷上說:“世率以讖緯并論,二書雖相表里而實不同。”“凡讖皆托古圣賢之名,其書與緯體迥別,蓋其說尤誕妄,故隋禁之后永絕。”《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緯》類案語說:“儒者多稱讖緯,其實讖自讖,緯自緯,非一類也。”阮元更提出 “讖駁緯純”之說。阮氏敘趙在翰《七緯》云:
“毖緯之興始于哀平,終于大業。洎乎宋、鄭兩家為之作注而緯與經乃相雜而不越。然異學爭鳴,《七緯》之外復有候、有圖,最下而及于讖,而經訓愈漓。不知緯自為緯,讖自為讖,不得以讖病緯也。自賈公彥《周官》疏,造為漢時禁緯之說,后儒不察,并為一談,以為古人緯讖同諱,此謬論也。……緯之醇固異于讖之駁也。”
由于《四庫提要》是皇帝欽訂的書籍,具有很高的威信。阮元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太傅,活了86歲,以耆宿顯達為清代樸學的帶頭人,影響極大。如趙在翰的 《七緯·總敘》蔣清翊的 《緯學源流興廢考》劉秉璋的《緯捃序》以及近人張采田的《史微內篇·原緯》均一致贊同 《提要》及阮元之說。
其實在漢魏人的著作中“讖”與“緯”往往互稱,沒有區別。如 《后漢書·方技·樊英傳》說樊英善“河洛七緯”。《后漢書·張純傳》就稱《七經讖》。鄭玄注《周易·乾鑿度》云:“孔子應此而作讖三十六卷”。《隋書·經籍志》則云“《七經緯》三十六篇,并云孔子所作。” 可見 《七經緯》即《七經讖》。
讖緯本是漢代神化孔子及經學神學化的產物。所謂“讖駁緯純”的論斷,原出于“尊經”思想。緯是用來配經的,經在封建時代具有無上的權威性,因之配經的緯書,自然歸之“純正”。現在我們既然打破了尊經的觀念,從實際出發來進行分析知道漢代的讖緯都是儒學宗教化的產物,作為神的預言來說,讖和緯是相同的,并沒有什么純駁高下之分。清末廖平說:“讖與緯不可強分優劣。”(《公羊經傳驗推補正》昭公十七年)廖氏深于經術,故能為此探本求實之論。但讖與緯若要加以區別,還是可以講的。讖與緯實質雖同,但就其出現的時間先后來講,自然讖先緯后,就其涵蓋面來說,讖比緯大,就其內容來看則緯比讖豐富得多。今將緯與讖列表作一比較。
緯 | 讖 |
1.緯出于漢代,讖緯 為漢代儒學宗教化 的產物。 | 1.讖比緯早,出于先 秦,古已有之。 |
2.神化孔子,托為孔 子之言。 | 2.不限于孔子(包括 孔子),托于一切神 靈。 |
3.神化經學,附會經 義。 | 3.一般與經學、經義 無關。 |
4.與漢代現實及政治 結合。 | 4.與社會需要及不同 時代的政治和現實 結合。 |
5.有系統的書籍,所 謂《七經緯》。 6.魏晉以后,累遭禁 絕,日益衰微。 | 5.多屬片段文字,零 星讖語,不系統。 6.以各種形式出現, 讖變為簽,歷代綿 延,可謂源遠流長。 |
讖緯的別名頗多,緯以配經,故稱“經緯”。讖以附經,故稱“經讖”。讖緯書往往都有圖相配,故又名“圖緯”“圖讖”“圖錄”,緯書中占天文星象,用以觀測氣候,故又稱“緯候”。以其有符驗,故又稱“符讖”“符緯”,都是異名同實。

- 《石介》人物簡介,人物圖像照,籍貫,生卒年代
- 《汪直》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汪直》人物故事小傳
- 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律詩
- 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自我按摩
- 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映襯
- 赫赫三秦魂·西安之旅·大小雁塔·氣宇軒昂“偉丈夫”
- 李蔭澄
- 灼灼閩粵花·武夷山之旅·武夷山·靈物仙境
- 古代戲曲學·清代地方戲
- 儒學文化的社會功能·“鄉土中國”中的示范作用·士人與士風
- 太祖道武帝本紀
- 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紫禁城建筑
- 《朱節(南北朝)》人物簡介,人物圖像照,籍貫,生卒年代
- 甘肅文化·甘肅的地理環境與疆域沿革·自然地理環境及其歷史文化
- 中華傳統文化·舞蹈文化·盒子燈
- 賽馬史上的丑聞
- 周易·履卦第十《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兇,武人爲于大君.》
- 古代奧運會的衰落
- 楹聯趣談·曾國藩
- 生死論
上一篇:蒙學·蒙學歷史源遠流長
下一篇:國畫學·似與不似之間的美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