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關于《徐霞客游記》的研究·版本研究
關于《徐霞客游記》的版本情況,清乾隆時江陰人陳泓著有《諸本異同考略》,簡要評述了從徐霞客去世到乾隆年間的10個抄本。今人唐錫仁、楊文衡所著《徐霞客及其游記研究》中專辟“《游記》的版本與流傳”一節,分抄本和刻本兩類,介紹了到1985年為止的38個版本,并對諸本間的傳承關系進行了探討。
《游記》的第一個抄本由季夢良受徐霞客臨終囑托整理完成,不久焚于兵火。季夢良再次搜集整理,但已缺《滇游日記》首冊,此本七十年代在北京圖書館發現。宜興曹駿甫曾從徐家借去全部游記謄錄一遍,后曹本轉歸同邑史夏隆,史氏予以校訂,重新抄錄,又訪求徐氏后人,將原書交與徐霞客子李寄。曹本和史本俱已失傳。李寄從日影中照出曹駿甫原文,與季夢良第二次整理本互校成書,并補入數篇,此本成為以后流傳諸版本之祖,但此本亦佚。此后抄本有:徐建極本,今存;奚又溥本,佚;楊天賜本,佚;劉南開本,佚;楊名時第一次抄本,佚;楊名時第二次抄本,今存,是目前所知留傳下來的較完整的早期抄本;梧塍徐氏本,佚;江陰夏氏本,佚;夏氏又一本,佚;奚氏又一本,佚; 趙日宣本,佚; 陳泓本,佚;四庫全書本,存;知不足齋本,存;韻石山房本,存。
第一個《游記》刻本由徐霞客族孫徐鎮主持刊行,系參考楊名時、陳泓以及其他幾種抄本,對李介立本重新編訂,考其缺失,訂其異同,付印成書,今存。其他現存刻本有:葉廷甲本、清活字排印本、咸豐年印本、光緒時瘦影山房活字排印本、掃葉山房石印本。本世紀以來,出版了20多種鉛印的全本和選本。
1979年《徐霞客西游記》的發現是《游記》版本史上的大事,此本實乃季夢良第二次整理本的殘存部分。對這個版本詳細研究的文章,有吳應壽《徐霞客及其游記》(《復旦學報》1979年5期),吳應壽、褚紹唐、周寧霞《〈徐霞客游記〉原始抄本的發現與探討》,田尚、馮佐哲《〈徐霞客游記〉和〈徐霞客西游記〉》(《讀書》1980年5期)等,他們指出,將新發現的版本與以前的通行本對比,就可發現,通行本已經過大幅度的刪削改寫。褚紹唐、吳應壽據此版本對《游記》進行了整理,比以前版本增加了約20萬字,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這是目前最好的一個版本。當然,這個版本仍有諸多不足,吳郁芳就列舉了因斷句之誤而造成的地名錯誤、地望錯誤、引文失誤以及語意不通甚至語意相反之處,并指出有許多當校而失校之處(《〈徐霞客游記〉(上海古籍版) 勘誤舉要》,《浙江學刊》 1992年4期)。
徐霞客由都勻至貴陽的日記,八日只記了368字,居留貴陽三日,所記僅27字,與其他各地的日記體裁迥不相同,李大光對其原因進行了探討。他認為,徐霞客由都勻起程,沿途看見由于戰爭所造成的人煙稀少的凄慘狀況,以及貴陽被安邦彥水西軍圍攻后的蕭條景象,一定是非常不忍,對于剛死去的總督兼巡撫朱燮元的政策非常不滿,但此時朱剛死,貴陽大小官員盡是其親信,徐霞客如將所見所聞據實書寫,萬一被告發,會有殺身之禍,故只能緘默不寫(《徐霞客貴陽日記簡略原因的探討》,《貴陽文史叢刊》1991年1期)。
上一篇:沈(括)學·沈括著作的研究·版本沿革
下一篇:沈(括)學·《夢溪筆談》的學術價值、研究·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