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禮學·清代的《三禮》學·專題研究的深入
清代《三禮》研究深入的標志之一,是專題性研究的著作出現。這些著作并不貫通《三禮》全書,而只取其中某一頗有爭議的難題,將先儒異說搜集羅列,逐一評說,再提出自己看法,由于題目集中,故論述都較深入,以下略作介紹。
《禮記》深衣之制,諸說紛紜,極形復雜。朱熹、吳澄、朱右、黃潤玉、王廷相等雖各有圖說,但莫衷一是,各逞己見。黃宗羲有《深衣考》一卷,江永有《深衣考誤》一卷,歷指前儒之誤,推出新說,有一定影響。
《儀禮》宮室之制,聚訟千年而無定說。李如圭有《儀禮釋宮》一篇,胡匡衷有《儀禮釋宮》九卷,胡培翚有《燕寢考》等。江永又作《儀禮釋宮增注》一卷,為李氏之書詳增注解,不僅多所發明補正,而且考據精審,頗有新見。任啟運有《宮室考》十三卷,此書在內容上比李氏之書更為詳盡,分為門、觀、朝、廟、寢、塾、寧,以及等威、名物、明堂、方位、辟雍等,分類考證,研究鉤貫,條理秩然,是宮室研究的專門之作。
任啟運又有《肆獻裸饋食禮》三卷,分為祭統、吉蠲、朝踐、正祭、繹祭等五篇。每篇之內又按禮儀順序分節,每節先略述己說及其依據,然后附載經傳之文。書中還考證前儒禮圖之誤。此書綜核諸家,考證精密。比黃榦為朱熹《儀禮經傳通解》續修的《祭禮》更具權威。
《周禮》所涉及的祿田問題,也頗有爭議,宋歐陽修曾批評《周禮》“官多田少,祿且不給”,在學者中有較大影響。為此,沈彤作《周官祿田考》三卷,專辨《周禮》之祿田。此書分官爵數、公田數、祿田數三篇。凡是田、爵、祿之數不見于經者,則從鄭注或經義中推求,其說精密淹通,頗受學者稱道。
專門研究之作還有:邵懿辰《禮經通論》一卷,認為《儀禮》十七篇是完帙,并不殘缺,《禮古經》為劉歆偽造。王鳴盛《周禮軍賦說》四卷,此書以魯、齊、晉三國軍賦之制與《周禮》相印證推闡,頗有心得。萬斯大《學禮質疑》二卷,考辨古禮,如商周改月改時、周詩周正、兄弟同昭穆及宗法之制等,屢見新義。胡匡衷有《周禮井田圖考》、《井田出賦圖考》、《鄭氏儀禮目錄圖校正》等,都是厚積薄發之作。李光坡《朱子禮纂》五卷。拾掇朱熹《儀禮經傳通解》及《家禮》二書之外的說禮之文,分為總論、冠昏、喪、祭、雜儀等五類纂集,是研究朱熹禮學的專門之作。沈彤《儀禮小疏》一卷,專取《儀禮》之《士冠禮》、《士昏禮》、《公食大夫禮》、《喪服》、《士喪禮》五篇,各為箋疏數十條,卷末附《左右異尚考》一篇,此書引經據典,立論謹嚴,考證也稱精賅。段玉裁的《周禮漢讀考》、《儀禮漢讀考》,江永的《禮記訓義擇言》等從文字、音韻、訓詁等角度對《三禮》作專題研究,發凡起例,影響也很深遠。
上一篇:徐學·關于徐霞客的研究·與他人關系及比較研究
下一篇:富國學·富國學發展的深化——宋明時期·丘濬的富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