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閔帝元恭
元恭,字修業,是魏孝文帝弟廣陵王元羽的兒子,宣武帝時襲爵為廣陵王。孝明帝正光年間,元叉專權,元恭深為不滿,因而稱病佯啞不語,住在洛陽城外的龍華寺,不參預政事。龍華寺在洛水南岸,四周果林茂盛。元恭默對春花秋實,轉眼過了六、七個年頭。永安年間,有人向孝莊帝說元恭是佯啞不語,其實懷有篡奪皇位的不軌圖謀。元恭懼禍逃遁到上洛山中,但不久即被地方官執送回洛陽,并被拘禁多日。孝莊帝也懷疑元恭是詐為喑啞,便派人深夜盜掠元恭的衣物,又拔刀劍擺出要殺他的架式,元恭仍不言語。孝莊帝因此相信元恭是真的成了啞人,也就釋放了他。
建明元年(530)十二月,爾朱兆攻陷洛陽,孝莊帝被擒殺。此時元恭佯啞遁世已經八年,但輿論卻頌揚他潛默晦身,有過人的器量,有天子之氣等等。爾朱氏集團攻占洛陽后,便嫌元曄在魏宗室血統中本枝疏遠,因而欲廢元曄,更立元恭為皇帝,以虛應人望所推。但爾朱世隆等又擔心元恭真的已經啞了,便派人向元恭轉述要奉他為皇帝的意圖,并脅迫他開口表態。佯啞多年的元恭巧借孔夫子的話說道: “天何言哉!” 以此表明自己并沒有真啞,對于讓自己做皇帝也沒什么意見。次年二月,爾朱世隆等便廢元曄,立元恭,改建明二年為普泰元年。
元恭即位改元,依照慣例要大赦。黃門侍郎邢子才起草赦文,文中有懾于爾朱氏權勢而述及的爾朱榮如何有功于國、卻遭孝莊帝枉殺的話,元恭很反感,他說:“孝莊帝手翦強臣,這并不是枉殺無辜。只是他運氣不好,所以也遭逢了曹魏高貴鄉公為亂臣所弒一樣的命運。”元恭對爾朱氏擅權不滿,有時,他當著爾朱世隆在場而故意說: “爾朱榮貪天之功以為己力,罪也該死。”等等。但元恭除了發發憤恨之外,也實在無力改變北魏實權完全為爾朱氏所操縱的局面。爾朱世隆專擅朝政,事無大小,都須由他處理。元恭只能拱己南面而已。當然,元恭有時也可以作主發布一些無關政要的詔令。有一次,他對宮廷御苑中的鳥獸的境遇忽發感慨,于是下詔說:“禽獸被囚于牢籠,違背了它們的天性,還是把他們放回山林去吧。”
爾朱家族是一群野蠻的暴徒,他們割剝四海,各自專恣,所在皆以貪虐為能事。爾朱世隆、爾朱彥伯在朝專權,爾朱兆奄有并州 (治晉陽)、汾州 (治茲氏城,今山西汾陽),爾朱天光專制關中,爾朱仲遠擅命徐州(治彭城,今江蘇徐州)、兗州(治瑕丘,今山東兗州)。爾朱仲遠常以謀反為罪名,任意抄沒大宗富族的家口財物。他的部將的妻子只要是姿色妍美的都要遭到他的淫辱。他還迫令民家凡有死去的男子必須投尸于河流,被投于河的死者不可勝數。山東一帶人民怨憤地把他比為 “豺狼”。
曾舉行六鎮起義、河北起義的三州六鎮兵民,在河北起義失敗后,被迫遷徙到山西一帶的人數仍有一、二十萬。這些流民深受爾朱氏集團凌虐,又因山西地區連年霜旱,他們的生活非常困苦,因而仍不斷有人舉行武裝反抗。爾朱兆與部將晉州刺史高歡商量對策,高歡對爾朱兆說:“這么多流民,總不能將他們全都殺了,恰當的辦法是選擇可靠的人來統率他們。”爾朱兆同意高歡的意見,就讓高歡統領流民。高歡是鮮卑化的漢人,曾是葛榮部屬。他統率鮮卑流民,將流民編成軍隊組織,爭取了流民的信賴。隨后,高歡又請求爾朱兆讓他率流民去太行山以東地區就食,說是先使他們獲得溫飽,然后再安置他們。爾朱兆的幕僚提醒爾朱兆不要把三州六鎮兵民交給高歡指揮,否則就如借蛟龍以云雨,必將形成一股不可駕御的力量。爾朱兆不聽勸告,仍然同意了高歡的要求。高歡掌握了一支流民隊伍,便密圖依靠這支力量倒戈與爾朱氏相對抗。
高歡在太行山以東河北地區又得到當地豪門大族的支持,便與爾朱氏決裂。普泰元年十月,高歡擁立元朗為皇帝。年號中興。高歡自任丞相、大將軍等職。中興二年(532) 閏三月,高歡在韓陵 (今河南安陽境) 大破爾朱氏聯軍。爾朱兆逃還晉陽,爾朱仲遠逃奔滑臺(今河南滑縣),爾朱天光與爾朱度律逃往洛陽。爾朱氏部屬大都督斛斯椿等從前線敗還洛陽后,率部背叛爾朱氏,殺爾朱世隆、、爾朱彥伯及其黨羽,將爾朱天光及爾朱度律執送高歡。爾朱仲遠在徐、兗一帶已站不穩腳跟,只好投奔南梁去了。關中爾朱氏部將賀拔岳和侯莫陳悅也擒拿了爾朱天光的弟弟爾朱顯壽。至此,除了在晉陽茍延殘喘的爾朱兆外,爾朱氏勢力已被除滅。四月,高歡進入洛陽。元恭被廢后囚禁于崇訓佛寺。面對青燈古佛,想起命運多變,元恭不勝感慨,乃賦詩一首: “朱門久可患,紫極非情玩。顛覆立可待,一年三易換。時運正如此,唯有修真觀。”這位被廢黜的皇帝雖然又一次打算面壁修行,卻還是成不了正果,僅僅過了一個月,他就被毒死于門下外省,時年35歲。歷史上稱他為前廢帝,又稱節閔帝。
上一篇:老上單于稽粥
下一篇:靜帝宇文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