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學
我國古典詩歌的發展,從詩經、楚辭開始,經過長時期的醞釀和演變,到唐代登上了繁榮的高峰。唐代詩歌創作的盛況空前,僅目前留存的唐人詩作就有五萬余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兩千多人,散逸、失傳的可能更多。唐代詩壇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除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這樣千古宗仰、中外馳名的大師外,其余在文學史上獨自名家、開宗立派的詩人,尚有數十位之多。題材內容的豐富,體制形式的齊備,藝術表現的動人,風格流派的紛繁,影響后世的深遠,這一切都標志著詩歌創作的全面成熟。唐詩作為人類藝術文化的瑰寶、中華民族的驕傲,是當之無愧的。
唐詩的巨大成就,吸引著當時和后世的人們去反復誦讀,刻苦鉆研。一千多年來,圍繞著這塊寶藏,歷代學者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作了大量開發工作,無論在輯佚、選編、詁箋、考證、解析、品評或其他專題論述上,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著述浩繁,不下幾千種。可以說,唐詩的研究已經形成了一項專門的學問——唐詩學。它也和古典文學領域里的詩經學、楚辭學、樂府學、詞學、曲學等一樣,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自己獨特的研究對象、課題范圍、工作方法和學科體系。它們并立聳峙,交相輝映,構成了學術園地里的景觀。本文只希望通過一番簡要的追溯,初步理出一條唐詩學的線索來,以利于今后進一步研究探討。為了陳述上的方便,我們試將唐詩學的進程大致劃分為如下五個時期:
(1) 唐五代——唐詩學的醞釀期;
(2) 兩宋金元——唐詩學的形成期;
(3) 明代——唐詩學的發展期;
(4) 清及民初——唐詩學的總結期;
(5) “五四” 以后——唐詩學的創新期。
然后再談談唐詩在后世文學發展中的歷史作用及其于當前時代的現實意義。
下面就按照這個順序加以敘說。
上一篇:考試制·唐代科舉制度的確立·考生及考試手續
下一篇:中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