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人冷落的鳳凰山
兼有山水之秀,林壑之美的杭州西湖,風景名勝星羅棋布。而獨具風采的鳳凰山成了西湖風景中被冷落的角隅。
鳳凰山位于西湖南面的萬松嶺和慈云嶺之間,整座山形宛如一只向東飛翔的大鳳凰。據傳說,鳳凰山是由天上飛來的鳳凰鳥幻化而成。現在的鳳凰山雖已冷清,然而歷史上卻曾風光一時。早在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隋文帝楊堅改錢塘郡治為杭州州治時,大臣楊素就依山筑城,定此山為州治所在地。公元九○七年,吳越王錢謬建立吳越國時,又把鳳凰山作為國治所在。宋室南渡,國難不忘行樂的小朝廷更加以經營,在鳳凰山上建造大殿三十座,堂三十三座,閣二十六座,齋四座,樓七座,臺六座,亭九十座。紫禁城內,還有人工開鑿的“小西湖”,柳提環抱,六橋橫枕,形如西湖。而“亭榭之盛,御舟之華,則非外間(西湖)可擬。”
宋元之間,鳳凰山宋宮大半被火焚毀,幸存的一些宮殿,也在元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被楊璉真加改建為報國、興元、般若、尊勝、仙林五座寺院。“獨憐內殿成荒寺,空見前山映后湖”,經歷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宮闕,至今毀壞殆盡,成了斷垣殘壁、衰草凄迷的荒山。元代建成的五大寺院,如今也只剩殘跡了。
鳳凰山東麓是萬松嶺,唐代就以“松排山面千重翠”而著稱。南宋以后,宮室被毀,殃及松林。清代雍正八年(公元1730)曾補植,后又遭砍伐。萬松嶺上,原有一座唐代所建的報恩寺,明代廢寺為書院,即“萬松書院”。清代改名為“敷文書院”,是清朝杭州的四大書院之一。巖石上許多前人題刻歷歷在目。現在的書院雖已成為菜地,但在甬道盡頭的平臺上,仍保留著一塊上刻“至圣先師孔子像”的碣石。山上許許多多當年的美景只留下了令人感嘆的遺跡。如勝果寺、三佛石、鳳凰池、報國寺、仙林寺……等。空山寂靜,使人感喟時光流逝,滄桑巨變。
鳳凰山消沉了七百余年,山上奇石林泉依然美麗動人。實在不該冷落這昔日壯麗的景致,盡管西子湖畔有的是美麗的名勝古跡。須知每一處風景名勝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歷史環境和獨特的文化背景,彼此沒有機同的景致,各具特色,其價值是無法估量的。美國的鳳凰山風景稍加修復,加上對歷史遺跡的介紹,將為西湖風景區錦上添花。
上一篇:行會的倒退行為
下一篇:被殺害的雅努·庫索辛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