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巴蜀文化之源·巴蜀地區歷代行政區劃的沿革
巴蜀地區在有據可考的歷史中,基本上一直處于一個行政轄區內。
在商周時,巴蜀還不屬于中原華夏族政權的管轄區,蜀、巴兩國只是當時中國境內若干個方國中的兩個方國。到了戰國時期,秦于公元前316年派大將司馬錯和張儀伐蜀,滅了蜀國后,又滅了巴國、將巴蜀地區納入秦的版圖。秦當時實行的是郡縣制,故在巴蜀地區設了蜀郡和巴郡,分治成都和江州(重慶)。從目前可查的史料看,當時蜀、巴兩郡之下至少設有十七個縣,其中巴郡五個縣,蜀郡十二個縣。另外,有兩縣以前屬于巴國,但當時被劃到黔中郡下,以后又歸于巴蜀地區,這就是今天的奉節縣和巫山縣。
西漢初期,巴蜀地區仍設巴郡和蜀郡。漢高祖時,從蜀郡中分出廣漢郡。漢武帝時,又在蜀郡的邊區設若干個郡,據統計,在西漢前后共設過八個郡,五十幾個縣、道(設在邊區,與縣同級),所轄區域除了今四川地區外,還包括今云南、貴州、甘肅,陜西一部分。
西漢時,漢王朝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在全國設置了十三個監察機構,名為“刺史部,”以后其職能由監察轉為行政。當時的四川各郡均屬益州刺史部。所以,四川地區一直到宋末也被稱為益州。
東漢基本承襲西漢之制。三國時,巴蜀地區是蜀漢的中心,蜀漢大致分為益、梁二州。益州轄蜀郡、犍為郡等十二個郡;梁州轄漢中郡。廣漢郡等八個郡。而今四川東部的巫山縣,卻屬于東吳的荊州建平郡,且為郡治所在地。
西晉末年,巴氏李氏在四川地區建立了短暫的成漢政權。成漢政權置有益、梁、荊、安寧、漢六州,屬于四川地區的有益州七郡、梁州七郡、荊州二郡、安州二郡。
二晉南北朝時期,由于戰亂不停,政權更替頻繁,故四川地區的政區變化較大,也較混亂。到北周時,四川地區竟有三十七州、一百郡、一百七十二縣之上,又設益州、扶州、利州、信州、遂州、潼州等“總管府。”
隋時,地方行政建制分州、縣二級,以后改為郡縣二級。在今四川地區共設二十四郡、一百七十四縣。
唐初,劃分全國為十道,四川地區分屬劍南道、山南道和江南道。玄宋時,又分為十五道,四川地區分屬劍南、山南東、山南西、黔中四道。肅宋時,又分劍南道為東西兩川,分置東川和西川兩節度使。除“道”這種監理地方事務的行政區劃外,唐還實行二級制,四川地區大致設有四十五州郡至五十五州郡之間。
宋代地方行政區劃基本依照唐制,但政“道”為路。作為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宋初在四川地區置西川路、峽西路,到宋真宗時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總稱為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四川得名于此。在路以下有州、縣二級。實際上,宋的地方行政區劃為路(府)、州(軍、監)、縣三級,北宋末年,四川地區路一級的行政機構有八個(包括四路、四府),州一級的行政機構有四十六個(三十五州、八軍、三監),縣一級的行政機構有一百八十個,南宋時略有變化。
元代在各地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作為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元初,四川地區屬于陜西、四川行省,到至元二十三年(1286)分置四川行省,治成都。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正式設置,“四川”省,也是巴蜀地區在行政區劃上首次巴蜀合一。此時四川省管轄的范圍還包括今云南和陜西兩省的部分地區。元代四川行省所轄路(府)、州(縣)的名稱變動較大,據《元史·地理志》記載:四川行省之下大致有九路,三直隸府、二路轄府、三十六州、八十一縣等,這些建置也時有變化。
明代的四川轄區與今天的四川(除甘孜州)大致相近。明代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其下為府、州、縣三級制。四川布政使司下有八府、六直隸州、十五府轄州、一百一十縣,其基本區劃與縣名多沿用至今。在四川的少數民族地區設有若干衛、所,相當于州、縣兩級的建制。
清代又將地方最高行政機構改為省,省以下是道府(州、廳)、縣(州、廳)三級。當時的四川除了與其他省之間作了若干調整外,還對省內各府、州、縣作了若干調整。調整大致是:“川東略有變動,川南較多收縮,川北基本穩定,川西大量發展。”(《四川通史》第五冊,第80頁。四川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這種調整提高了四川行政管理的效率。康熙年間,四川的版圖基本穩定,全省分設五道、十二府、八直隸州、六直隸廳、十一屬州、一百一十一縣。五道是:分巡松茂兵備道,分巡建昌上南兵備道,分巡川北兵備道,分巡川東兵備道,分巡川南永寧道。十二府是:成都府(轄成都、華陽、雙流、溫江、新繁、金堂、新都、郫縣、景寧、灌縣、彭縣、簡州、新津、漢州、什邡等二州十三縣),重慶府(轄巴縣、江津、長壽、永川、榮昌、綦江、南川、銅梁、合州、涪州、大足、壁山、定遠、江北廳等一廳二州十一縣),保寧府(轄閬中、蒼溪、南部、廣元、昭化、巴州、通江、南江、劍州等三州七縣),順慶府(轄南充、西充、蓬州、營山、儀隴、廣安、岳池、鄰水等七縣),敘州府(轄宜賓、慶符、富順、南溪、長寧、高縣、筠連、珙縣、興文、隆昌、屏山、馬邊、雷波等十三縣),夔州府(轄奉節、巫山、云陽、萬縣、開縣、大寧等六縣),龍安府(轄平武、江油、石泉、彰明等四縣),寧遠府(轄西昌、冕寧、鹽源、會理州、越西廳等一廳一州三縣),雅州府(轄雅安、名山、滎徑、蘆山、天全州、清溪、打箭爐廳等一廳一州五縣),嘉定府(轄樂山、峨眉、洪雅、夾江、犍為、榮縣、威遠、峨邊廳等一廳七縣),潼川府(轄三臺、射洪、鹽亭、中江、遂寧、蓬溪、安岳、樂至等八縣),綏定府(轄達縣、東鄉縣、新寧縣、渠縣、大竹縣等五縣)。八直隸州是:眉州(轄丹稜、彭山、青神三縣),邛州(轄大邑、蒲二縣),瀘州(轄納溪、合江、江安三縣),資州(轄資陽、內江、仁壽、井研四縣),綿州,茂州(轄豐都、墊江、梁山三縣),西陽(轄秀山、黔江、彭水)等。六直隸廳是:敘永直隸廳,松潘直隸廳,石柱直隸廳,雜谷直隸廳,懋功直隸廳,太平直隸廳。
清代對四川政區作了幾次調整后,四川省的轄區。范圍基本穩定下來,直到今天。
上一篇:吳越文化·吳越的宗教信仰與迷信習俗·巫術信仰
下一篇:巴蜀文化·風土習俗·年節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