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濟源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濟源市軹城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明寺原為西漢初諸侯軹王祖廟,北宋時改為通慧禪院,元至元十四年(1277)重建,更名大明寺,歷代屢有增修。
寺院坐北朝南,呈中軸對稱,由前到后依次為山門、金剛殿、閻君殿、配殿、中佛殿、伽藍殿、后佛殿、僧房等,現存元、明、清各代建筑13座40余間。
中佛殿為單檐歇山式建筑,建于元至元十四年,面闊、進深各三間。臺基上全部覆以青磚,其前附有月臺。大殿平面布局近似方形,內柱僅施兩根,為較典型的減柱造,增大了室內空間,使平面布局更加合理。檐柱、內柱的做法沿用了宋代《營造法式》中的規定。斗栱有罕見的上昂結構,構件使用自然材,順彎就勢,受力合理,具有明顯元代風格,是研究元代建筑的實物例證。中佛殿月臺前有一佛教圣樹娑羅樹,大可三圍,高20余米,蒼翠挺拔,枝葉繁茂,為河南省稀有樹種之一。
后佛殿是單檐懸山式建筑,重建于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面闊、進深各三間。該建筑前檐角柱為石質,為增大室內空間,金柱位置后移。柱頭上使用通長的大檐額,為典型的地方做法,與明清官式建筑有明顯的區別。殿內部梁架通跨,用材碩大,前、后檐斗栱形式不同。梁架上的清代彩畫形象生動,色澤鮮艷,頗具地方特色。
中佛殿正立面圖(文宣提供)
中佛殿內國內罕見的上昂結構(司治平提供)
元代中佛殿(張斌遠提供)
后佛殿(司治平提供)
上一篇:濟源五龍口水利工程
下一篇:道教建筑·濟源奉仙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