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縣百泉
百泉位于輝縣市區百泉鎮百泉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泉開鑿于商代,最早記載見于《詩經》。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兵擊齊,齊王為秦兵所虜,被遷往蘇門山,舊志稱其住所為齊王建舊居。晉時高士孫登隱居蘇門山土窟之中,后人在蘇門山巔建臺一座,取名“嘯臺”以示紀念。隋唐時,為祭祀衛源河神,在蘇門山南麓西側建起了一處坐北朝南的古代建筑群,稱為“衛源廟”,為百泉的第一組寺廟建筑。宋天圣年間(1023—1031),邵雍從河北遷居蘇門山。金明昌年間(1190—1194),衛源廟前建“百泉亭”,與廟配套。元代,郭子忠在百泉湖南辟花園,內建一小亭,取名“挹翠樓”,明代時亦稱“濃翠亭”“宛在亭”“仁知亭”。
百泉北部環山,南對平原。總面積為70.5h㎡,由蘇門山和百泉湖構成。百泉湖分南、北兩湖,湖水面積6.3h㎡。百泉現有建筑99座(包括20世紀90年代復修的建筑),著名的有衛源廟、清暉閣、孔廟、無梁殿、邵夫子祠、啟賢祠、孫征君祠、涌金亭、靈源亭、噴玉亭、放魚亭、洗心亭、下馬亭、龍亭、振衣亭、課桑亭、湖心亭、嘯臺、金梭橋、飛虹橋等。
百泉現存碑刻350余通,時代自三國始,歷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現大部分保存于百泉湖畔碑廊之內及蘇門山上下,如北魏造像碑、唐代造像碑、布袋真儀畫像碑、板橋竹畫像碑、蘇門山涌金亭碑、岳飛書四條屏碑、玉虛觀碑、蘇門碑及乾隆御碑等。
百泉為中國北方重要的古典園林,自商代就以自然山水之美而聞名天下。單體建筑類型豐富,風格迥異,依山就勢,按景而設,井然有序,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古代北方園林藝術畫卷。
總平面圖(文宣提供)
清暉閣(文宣提供)
百泉與蘇門山(文宣提供)
衛源廟拜亭(文宣提供)
涌金亭(文宣提供)
上一篇:佛教建筑·輝縣白云寺
下一篇:會館建筑·鄧州汲灘山陜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