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學·清末民初新史料的大發現為我國傳統金石學注入了新活力——古器物學的形成·傳統金石學研究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古器物學階段的形成
我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殷墟甲骨文、漢晉簡牘以及敦煌經卷、佛畫等大批文物的重大發現和西方考古學思想的傳入(俞旦初:《二十世紀初年西方近代考古學思想在中國的介紹和影響》,《考古與文物》,1983年,第4期),不僅給我國傳統金石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也促使傳統金石學研究發生了變化。這就是,在金石學研究繼續發展的同時,已開始萌生了甲骨學、簡牘學等幾個專門學科。而敦煌學(包括石窟藝術和經卷)研究,也在興起。誠如我國著名金石學家、考古學家馬衡所說,金石學“至于今日,古物出土之種類,日益滋多,殷墟之甲骨,燕齊之陶器,齊魯之封泥,西域之簡牘,河洛之明器等,皆前人之著錄所未及者。物質名稱雖不足以賅之,而確為此學范圍內所當研究者。故今日之所謂金石學,乃兼古器物學、金石文字學而推廣之,為廣義的學科名稱”(馬衡:《凡將齋金石叢稿》,第2頁,中華書局,1977年)。因此,這一時期的“金石學”,比前一時期的傳統金石學研究范圍擴大了許多,實際上已成為 “廣義的金石學”,即已發展為 “古器物學”研究階段了。
在新發現的幾種重要新史料中,諸如甲骨文、漢晉簡牘、敦煌寫經及佛教藝術品等幾個新的分支學科,如果非要與傳統金石學“攀”關系的話,那么應以其中的甲骨文算是有一定的聯系。這首先是因為甲骨文這種刻(或寫)在龜甲獸骨上“篆籀之間”的文字,與金石學家致力考訂的“金石文字”頗有相同之處。也正因為如此,它才被工于金石的著名學者王懿榮所發現和購藏,從而使藥用“龍骨”成為學者珍藏的“古董”。而孫詒讓等學者開始的甲骨文字考證,也是用傳統的考釋金石文字的方法,從而使這些“古董”上的文字漸為人破譯,所以甲骨文研究也從“古董時期”進入了文字時期。凡此種種,人們曾把甲骨文1928年科學發掘前的“草創時期”,納入金石學研究范疇之內,作為傳統金石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清末民初新史料的大發現和其它古代遺物大量出土和種類的增多,給傳統的金石學研究注入了新活力,并使其成為“廣義的金石學”,即古器物學的研究了。因此,這一時期的金石學,已和昔日的傳統金石學非同日而語,而是進入了它的新時期——古器物學研究階段了。
上一篇:農學·先秦時代的農學·傳統農學思想的形成
下一篇:天文學·史略·體系的形成:從春秋到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