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化·三秦文化滋生的地理環(huán)境·地理環(huán)境對三秦文化的影響
三秦文化的腹地在于關中盆地。它之所以成為先民最早生息的地方,并成為后來十個朝代京畿所在,得益于它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
古老的渭河貫穿關中,由于河床寬,河道多,經過長期泛濫和沖積,逐漸堆集成了渭河平原。因為是沖積而成,土壤內雜有大量腐殖質,肥沃膏腴。我國最早的典籍《尚書》《詩經》即把這個盆地的土壤列為上上等,連所生的野菜也是好吃的。西漢司馬遷也說:“關中自汧雍以東至河華,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貢以為上田。”(《史記·貨殖列傳》)東方朔更贊關中為“天府”、“陸海”(《漢書·東方朔傳》)。
人類的童年是充滿艱辛的,雖然他們富有蓽路藍縷的開拓精神,但其抵御災害改造自然的能力畢竟是較低的。早期人類主要從事采集和漁獵活動,新石器時代他們學會了農耕,但直至新石期時代晚期龍山文化之前先民尚不會打井,所有這些決定了他們必須選擇接近水源、土壤肥沃、植被茂盛、動物魚類較多的地方生活,而恰恰關中盆地渭水等兩岸的臺地成為他們的天府樂土。這里自然條件優(yōu)越,以渭河為例。除卻河流沖積形成的肥沃土地外,其二階臺地一般高于河面十至二十米,這里即宜于居住,又便于取水,方便的漁獵活動又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肥沃的土地總能滿足人們辛勞耕作后對豐收的憧憬,既使洪水季節(jié),也不致淹沒先民賴以生存的家園。所以新石器時代的先民遺址大多發(fā)現(xiàn)于渭河、灃河、浐河、涇河等河流的二階臺地上。如全國最大的新石器遺址咸陽尹家村遺址即位于渭河二級臺地上;世界上最早揭示的完整的史前村落半坡遺址即在浐河下游右側覆蓋有黃土的二級階地上;迄今全國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中發(fā)掘面積最大(1.658萬平方米)的仰韶姜寨遺址也在臨河東岸的二級臺地上。
關中盆地之得名,古人或稱其在函谷關和大震關(隴縣)之間,故稱關中;或曰其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丹鳳境),北有蕭關(甘肅固原東南),西有散關(寶雞),因名關中。總之,中部土地肥沃,四周群山環(huán)繞,四周關塞可踞。據有關中,則其內天下財富“什(十)居其六”(《史記·貨殖列傳》)。其外四周關隘固若金湯,足以自守;打開關門,則可西達甘青,遠通西域;東窺中原,雄視東方;北筑長城,遠拒匈奴;南控巴蜀,安蠻攘羌。這在交通不便的冷兵器時代,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都是極其優(yōu)越,罕有其比的。所以東漢班固以其歷史學家縱覽千年興衰的敏銳目光說道:關中“左據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華終南之山,右界褒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華實之毛,則九州之上腴焉;防御之阻,則天下之奧區(qū)焉。”無怪西周、秦、漢、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個王朝都把關中特別是關中中部的西安一帶(包括咸陽)作為其王基的根本所在。也正由于作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長達一千多年,故在比這更長的時間里,三秦文化可說是中華文化的核心或主體,此間三秦文化的意義已超出了三秦地域本身。正是由于三秦文化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使得它不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物質文化,在文學、史學、哲學、藝術上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卓越貢獻,其地方特色在早期(主要指秦漢以前)尤其顯著。而且因其優(yōu)越的中心地位,對周邊的遠古文化以及后來的三晉文化、齊魯文化、楚文化等產生過頗多影響,同時也吸取了周邊各種文化的優(yōu)點。
如奠定三秦文化的秦人,其先世本為居住在甘肅南部西戎之間的嬴姓部落,一直受到中原各國的歧視。《史記》說:“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會盟,夷狄遇之。”艱苦的生存環(huán)境與受歧視而帶來的與東方半隔絕的現(xiàn)狀,激起秦人奮發(fā)圖強的決心。他們利用各種機會,從甘肅遷到關中,在關中又從西部數易其都而定鼎咸陽。北方的地理環(huán)境、不斷的遷徙養(yǎng)成了秦人吃苦耐勞的性格與求實的精神。他們輕仁義,重功利,唯“大”是求。所有這些以及與東方儒家重道德的價值觀念的迥異之處,鑄就了他們向外開拓的赫赫戰(zhàn)功。半封閉的地理環(huán)境也形成了秦人習俗與物質文化的一些明顯特點,如:盛行獨特的下肢屈曲特甚的屈肢葬,普遍的殉人,青銅器特有的鍪、蒜頭壺,陶器中的繭形壺,大規(guī)模宏偉的宮殿建筑,靈動天真的動物紋瓦當等等。
說到三秦文化對周邊的影響,請看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一個例子。在公元前5000至前3000年,陜西關中已處于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期的仰韶文化的中心,制作彩陶是其工藝水平的重要標志與特色。到公元前3300至前2050年在關中以西黃河上游的甘肅青海一帶也出現(xiàn)了彩陶高度發(fā)達的馬家窯文化。考古學家從文化因素上分析,它是承襲陜西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變異發(fā)展而成。
至于納異進取,廣泛吸收周邊文化更是三秦文化作為天下中心十朝王基所在的重要稟賦與特征。周人曾“竄于戎狄之間”,數百年未能發(fā)展,而一旦在肥美的陜西周原定居下來,便傾力發(fā)展農業(yè),奠定翦商的基礎。同時周人又與西方羌人、東方商人聯(lián)姻,吸收先進文化。文王廣納如姜尚等本非周族的賢才,為自身崛起造就“人和”局面。秦人本于甘南秦中牧馬,后穆公用戎相由余,遂霸西戎;孝公用衛(wèi)鞅變法,以后始能畢六國而一四海。嬴政廣招客卿,終成統(tǒng)一大業(yè)。漢代從長安鑿空西域,始有西域物產、音樂、舞蹈、雜技以及后來的佛教等沿絲路滾滾而入。大唐立國于“五胡亂華”的廢墟,太宗有胡人血統(tǒng),故任用蕃將、招胡商,將三秦文化推至峰巔。
上一篇:貴州文化·從夜郎國談起—貴州的疆域沿革·地名中包含的歷史與文化
下一篇:八閩文化·八閩的宗教和民間信仰·基督教與伊斯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