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穎》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司馬穎》人物故事小傳
司馬穎(公元289-306年),字章度,晉武帝第十六子,成都王。自幼膽氣過人,敢與權臣相爭。太康末年受封為王,任越騎校尉,加散騎常侍、車騎將軍,深得惠帝恩禮。趙王司馬倫篡位,與齊王司馬冏等起兵討伐,以功升任大將軍、都督中外軍事,行使尚書職權。起兵擊滅齊王司馬冏后,眾望所歸,執掌朝政。后與長沙王司馬乂相攻,獲勝,拜丞相,被立為皇太弟,由此驕奢威厲,恣意放縱,以至于建年號為王,終被王師所敗,歸藩,任鎮軍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后被司馬長史劉輿矯詔賜死。
〔正 史〕
成都王穎,字章度,武帝①第十六子也。太康②末受封,邑十萬戶,后拜越騎校尉,加散騎常侍、車騎將軍。
賈謐嘗與皇太子博,爭道。穎在坐,厲聲呵謐曰:“皇太子,國之儲君,賈謐何得無禮!”謐懼,由此出穎為平北將軍,鎮鄴。轉鎮北大將軍。
趙王倫之篡也,進征北大將軍,加開府儀同三司。及齊王冏舉義,穎發兵應冏,以鄴令盧志為左長史,頓丘太守鄭琰為古長史,黃門郎程牧為左司馬,陽平太守和演為右司馬。使兗州刺史王彥,冀州刺史李毅,督護趙驤、石超等為前鋒。羽檄所及,莫不響應。至朝歌③,眾二十余萬。趙驤至黃橋,為倫將士猗、許超所敗,死者八千余人,士眾震駭。穎欲退保朝歌,用盧志、王彥策,又使趙驤率眾八萬,與王彥俱進。倫復遣孫會、劉琨等率三萬人,與猗、超合兵距驤等,精甲耀日,鐵騎前驅。猗既戰勝,有輕驤之心。未及溫十余里,復大戰,猗等奔潰。穎遂過河,乘勝長驅。左將軍王輿殺孫秀,幽趙王倫,迎天子④反正。及穎入京都,誅倫。使趙驤、石超等助齊王冏攻張泓于陽翟,泓等遂降。始率眾入洛,自以首建大謀,遂擅威權。穎營于太學,及入朝,天子親勞焉。穎拜謝曰:“此大司馬臣冏之勛,臣無豫焉。”見訖,即辭出,不復還營,便謁太廟,出自東陽城門,遂歸鄴。遣信與冏別,大驚,馳出送穎,至七里澗及之。穎住車言別,流涕,不及時事,惟以太妃疾苦形于顏色,百姓觀者莫不傾心。
至鄴,詔遣兼太尉王粹加九錫殊禮,進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假節、加黃鉞、尚書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穎拜受徽號,讓殊禮九錫。表論興義功臣盧志、和演、董洪、王彥、趙驤等五人,皆封開國公侯。又表稱:“大司馬前在陽翟,與強賊相持既久,百姓創痍,饑餓凍餒,宜急振救。乞差發郡縣車,一時運河北邸閣米十五萬斛,以振陽翟饑人。”盧志言于穎曰:“黃橋戰亡者有八千余人,既經夏暑,露骨中野,可為傷惻。昔周王葬枯骨,故《詩》云‘行有死人,尚或瑾之’。況此等致死王事乎!”穎乃造棺八千余枚,以成都國秩為衣服,斂祭,葬于黃橋北,樹枳籬為之塋域。又立都祭堂,刊石立碑,紀其赴義之功,使亡者之家四時祭祀有所。仍表其門閭,加常戰亡二等。又命河內溫縣埋藏趙倫戰死士卒萬四千余人。穎形美而神昏,不知書,然器性敦厚,季事于志,故得成其美焉。
及齊王冏驕侈無禮,于是眾望歸之。詔遣侍中馮蓀、呂書令卞粹喻穎入輔政,并使受九錫。穎猶讓不拜。尋加太子太保。穎嬖人孟玖不欲還洛,又程太妃愛戀鄴都,以此議久不決。留義募將士既久,咸怨曠思歸,或有輒去者,及題鄴城門去:“大事解散蠶欲遽。請且歸,赴時務。昔以義來,今以義去。若復有急更相語。”穎知不可留,因遣之。百姓乃安。及冏敗,穎懸執朝政,事無巨細,皆就鄴諮之。后張昌擾亂荊土⑤,穎拜表南征,所在響赴。既恃功驕奢,百度馳廢,甚于冏時。
穎方恣其欲,而憚長沙王乂在內,前與河間王颙表請誅后父羊玄之、左將軍皇甫商等,檄乂使就第。乃與颙將張方伐京都,以平原內史陸機為前鋒都督、前將軍、假節。穎次朝歌,每夜矛戟有光若火,其壘井中皆有龍象。進軍屯河南,阻清水為壘,造浮橋以通河北,以大木函盛石,沈之以系橋,名曰石憋。陸機戰敗,死者甚眾,機又為孟玖所譖,穎收機斬之,夷其三族,語在《機傳》。于是進攻京城。時常山人王輿合眾萬余,欲襲穎。會乂被執,其黨斬輿降。穎既入京師,復旋鎮于鄴,增封二十郡,拜丞相。河間王颙表穎宜為儲副,遂廢太子覃,立穎為皇太弟,丞相如故,制度一依魏武⑥故事,乘輿服御皆遷于鄴。表罷宿衛兵屬相府,更以王官宿衛。僭侈日甚,有無君之心,委任孟玖等,大失眾望。
永興⑦初,左衛將軍陳眕,殿中中郎逯苞、成輔及長沙故將上官已等,奉大駕討穎,馳檄四方,赴者云集。軍次安陽,眾十余萬,鄴中震懼。穎欲走,其掾步熊有道術,曰:“勿動!南軍必敗。”穎會其眾問計,東安王繇乃曰:“天子親征,宜罷甲,縞素出迎請罪。”司馬王混、參軍崔曠勸穎距戰,穎從之,乃遣奮武將軍石超率眾五萬,次于蕩陰⑧。眕二弟匡、規自鄴赴王師,云:“鄴中皆已離散。”由是不甚設備。超眾奄至,王師敗績,矢及乘輿,侍中嵇紹死于帝側,左右皆奔散,乃棄天子于藁中。超遂奉帝幸鄴。穎改元建開,害東安王繇,署置百官,殺生自己,立效于鄴南。
安北將軍王浚、寧北將軍東嬴公騰殺穎所置幽州刺史和演,穎征浚,浚屯冀州不進,與騰及鳥丸閹朱襲穎。候騎至鄴,穎遣幽州刺史王斌及石超、李毅等距浚,為羯朱等所敗。鄴中大震,百僚奔走,士卒分散。穎懼,將帳下數十騎,擁天子,與中書監盧志單車而走,五日至洛。羯朱追至朝歌,不及而還。河間王颙遣張方率甲卒二萬救穎,至洛,方乃挾帝,擁穎及豫章王并高光、盧志等歸于長安。颙廢穎歸藩,以豫章王為皇太弟。
穎既廢,河北思之。鄴中故將公師藩、汲桑等起兵以迎穎,眾情翕然。颙復拜穎鎮軍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給兵千人,鎮鄴。穎至洛,而東海王越率眾迎大駕,所在鋒起。穎以北方盛強,懼不可進,自洛陽奔關中。值大駕還洛,穎自華陰趨武關,出新野。帝詔鎮南將軍劉弘、南中郎將劉陶收捕穎,于是棄母妻,單車與二子盧江王普、中都王廊渡河赴朝歌,收合故將士數百人,欲就公師藩。頓丘太守馮嵩執穎及普、廓送鄴,范陽王虓幽之,而無他意。虓屬暴薨,虓長史劉輿見穎為鄴都所服,慮為后患,秘不發喪,偽令人為臺使,稱詔夜賜穎死。穎謂守都田徽曰:“范陽王亡乎?”徽曰:“不知。”穎曰:“卿年幾?”徽曰:“五十。”穎曰:“知天命不?”徽曰:“不知。”穎曰:“我死之后,天下安乎不安乎?我自放逐,于今三年,身體手足不見洗沐,取數斗湯來!”其二子號泣,穎敕人將去。乃散發東首臥,命徽縊之,時年二十八。二子亦死。鄴中哀之。
穎之敗也,官屬并奔散,惟盧志隨從不怠,論者稱之。其后汲桑害東嬴公騰,稱為穎報仇,遂出穎棺,載之于軍中,每事啟靈,以行軍令。桑敗,棄棺于故井中。穎故臣收之。改葬于洛陽,懷帝加以縣王禮。穎死后數年,開封間有傳穎子年十余歲,流離百姓家,東海王越遣人殺之。永嘉⑨中,立東萊王蕤子遵為穎嗣,封華容縣王。后沒于賊,國除。
《晉書》卷五九
〔注 釋〕
①武帝:西晉的建立者司馬炎,公元265—290年在位。②太康:晉武帝司馬炎的年號,公元280—289年使用。③朝歌:治所在今河南淇縣。④天子:此指晉惠帝司馬衷。⑤張昌擾亂荊土:張昌,曾用名李辰義陽(今河南桐柏東)蠻族人,西晉流名起義領袖。公元303年,率眾于安陸(今湖北云夢)起義,后戰敗被俘而死。⑥魏武:三國時期魏武帝曹操。⑦永興:晉惠帝司馬衷的年號,公元304—305年使用。⑧蕩陰:今河南蕩陰縣。⑨永嘉:晉懷帝司馬熾的年號,公元307—312年使用。
上一篇:《司馬穰苴》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司馬穰苴》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呂尚》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呂尚》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