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文化·天下黃河富寧夏·“塞上江南”的農(nóng)副特產(chǎn)
寧夏不僅有江南水鄉(xiāng)的旖旎風光,而且有一些富于南國特色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它們以質(zhì)量上乘,風味獨特而位居全國之冠,久為五湖四海賓客所鐘愛。
在農(nóng)副產(chǎn)品中,首屈一指的是寧夏大米,它以美味勝過江南大米的優(yōu)良品質(zhì)而蜚聲海內(nèi)外。寧夏大米有四大特點,即粒圓、色潔、油潤、味香,其內(nèi)含的蛋白質(zhì)、脂肪比值很高,極富營養(yǎng)價值。蒸熟的寧夏大米飯潔白如脂,粒粒晶瑩,粘而不膩,油潤香口。相傳清代它就被列為貢米,當年康熙巡視寧夏之際,曾欽點其為宴席主食,被稱為珍珠粳米。寧夏大米尤以青銅峽市葉盛堡一帶生產(chǎn)的“葉盛白皮大稻”最為著名,因為那兒是引黃灌區(qū)。仰賴于黃河之功,水稻在那片沃土上長得特別好。加工后的葉盛白皮大稻,精米光映半透,粒圓飽滿,堪與天津“小站米”媲美。蕎麥是寧夏另一個出名的糧食作物。寧夏蕎麥的蛋白質(zhì)含量為百分之十,高于大米;脂肪含量每百克達二點四至二點八克,高于小麥,還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檸檬酸和人體需要的磷、銅、鐵等元素,它是制作食品的上乘原料。寧夏蕎麥還具有良好的藥物功能,可以寬腸降氣,清熱解毒。
寧夏的大西瓜也是久享盛名的,它甘甜如蜜,清脆勝梨,色澤紅潤,全是沙瓤。寧夏西瓜內(nèi)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很多,特別是對人體健康作用巨大的葡萄糖、維生素、氨基酸等物質(zhì)的比值很高。寧夏西瓜還有能存放,耐遠途運輸?shù)葍?yōu)點,所以改革開放以來,寧夏西瓜已經(jīng)遠銷到黑龍江、上海等省、市,深受消費者歡迎。寧夏還產(chǎn)一種專門收取瓜子的打子瓜,這種瓜所產(chǎn)的瓜子有兩種,紅瓜子和“定心白”。紅瓜子色澤紅鮮,籽仁酥香,內(nèi)含蛋白質(zhì)、脂肪、鈣及多種維生素,還含有男性荷爾蒙和抗癌素等。寧夏紅瓜子最受港澳地區(qū)民眾歡迎,因為它鮮亮艷紅,色澤光瑩,人們認為它寓有“福星齊臨”之意,故而常用寧夏紅瓜子作為饋友贈賓的佳品。寧夏“定心白”瓜子更是奇怪,它的四周黑,中心白,里面的子仁飽滿,含油率達到百分之五十五以上,營養(yǎng)頗為豐富。每逢親朋相聚,擺上一盤定心白,邊嗑邊敘,別有一番情趣。
“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這是唐代詩人韋蟾的一句佳詩,它贊譽了寧夏的水果。的確,寧夏的水果在歷史上很有名氣,其中尤以蘋果和紅棗最為著名。寧夏的蘋果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有名了,經(jīng)過歷代勞動人民的精心培育,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譽滿全國了。寧夏蘋果中最出名的是金冠,它外皮晶瑩鮮黃,陽面泛淡淡紅暈,宛以杏紅染容;果肉細嫩,味道醇香,酸甜適口。寧夏金冠蘋果屢次在全國評比中名列前茅,因而被譽為“果后”。另外,紅星、紫果、“70-3-2”品系等馳名蘋果,都是寧夏蘋果中的佼佼者,它們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是人們喜愛的搶手貨。寧夏紅棗的特點是核小肉厚,果實渾圓或橢圓,顆粒碩大,顏色深紅,一粒果的重量平均達十克左右。寧夏紅棗的產(chǎn)區(qū)以靈武、中寧等縣最為集中,其中尤以“靈武長棗”馳名。它是寧夏特有的地方良種大棗。成熟的靈武長棗呈紫褐色,核小肉厚,質(zhì)脆味甜,略帶一點酸味,營養(yǎng)豐富。這種棗一粒平均重十五克,乃是棗中上品。在中寧縣棗園堡一帶還產(chǎn)一種圓棗,它果實肉質(zhì)細密,甜中帶酸,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寧夏紅棗是物美價廉的滋補品,當?shù)厝顺缩r食,還喜歡在飲茶時放紅棗,如“八寶茶”、“紅四品”等飲茶法就是如此。這樣食用,能通九竅、養(yǎng)脾氣、平胃氣、助十二經(jīng)。
寧夏有一種渾身是寶的植物——沙棘。它原先系野生的胡頹子科落葉喬木或灌木植物,但現(xiàn)在已開始人工繁殖了。沙棘的果實為肉質(zhì),近于球形,直徑五至十毫米。沙棘果在秋季成熟,有兩種顏色,橙黃色的沙棘果在陽光照耀下閃爍著燦爛的光輝,桔紅色的沙棘果紅得逗人喜愛。沙棘果營養(yǎng)豐富,它所含的維生素C比梨多四百倍,比蘋果多一百五十倍;所含的維生素A高于魚肝油,還含有維生素E、有機酸等。沙棘果能夠活血散淤,補脾健胃;沙棘種子可治療肺結核、胃潰湯;沙棘油是治療燒傷、凍傷的良藥。以沙棘為原料做成的沙棘總黃酮防治心絞痛的有效率達百分之九十四。寧夏沙棘制品有沙棘汁,其味甘甜可口;沙棘茶,其茶色艷潤,香濃味醇,沙棘醬、沙棘醋也都是老幼皆喜食用的食品。
寧夏引黃灌區(qū)湖泊星羅棋布,許多水面都與黃河相通,因而自古就有“村居多以漁為業(yè),得采歸來喜不窮”的南國水鄉(xiāng)特色。寧夏水面的天然魚類有二十三種,其中馳名中外的是黃河鯉魚與鴿子魚。黃河鯉魚體態(tài)豐滿,魚身泛金黃色,鱗光閃閃,十分惹人喜愛。它的肉質(zhì)肥厚,細嫩鮮美,營養(yǎng)豐富,一直是傳統(tǒng)的名肴佳料。“糖醋黃河鯉魚”是寧夏的一道名菜,它多次在全國烹制名師技術表演鑒定會上獲得贊譽。黃河鯉魚還是入藥的補品。《本草綱目》講,黃河鯉魚具有養(yǎng)肝補腎之功能,并對孕婦水腫、月經(jīng)不調(diào)、中耳炎,赤眼病等疾癥有一定的療效。鴿子魚是中衛(wèi)、中寧等地的黃河水道中出產(chǎn)的一種十分貴重的魚種,它形體似鯉魚,但體窄嘴尖,須用專門的“粘網(wǎng)”捕捉。當其被“粘”立網(wǎng)后,乍看,形態(tài)酷似落在樹枝上的鴿子。鴿子魚全身淡紅鮮亮,泛出銀白色光澤,腹部肥大,鱗甲較少。它的肉質(zhì)細嫩少刺,清蒸后醇香撲鼻,鮮美可口。寧夏當?shù)赜幸痪滟澝励澴郁~的俗語:“天上的鵝肉,山里的雞,比不過黃河的鴿子魚。”這并非過譽之詞。清代,鴿子魚是寧夏向朝廷的進貢品,故而民間又稱其為“宮廷魚”。
寧夏還有一些出名的農(nóng)副特產(chǎn)品,諸如西吉白豌豆,銀北大蔥頭,中衛(wèi)山羊毛,陶樂小尾寒羊等等,它們都名聲在外,深受各地消費者的喜愛。
上一篇:寧夏文化·天下黃河富寧夏·“五寶之鄉(xiāng)”
下一篇:齊魯文化·禮樂之邦·“尊尊而親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