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甲申政變領(lǐng)導(dǎo)人金玉均被暗殺
金玉均(1851—1894),字伯韞,號古筠,出生于朝鮮忠清南道公州一個沒落兩班(地主貴族)家庭。1872年,金玉均文科及第,進入政界。他先后任成均館典籍、弘文館校理、承政院副承旨、刑曹參議等職。1882年,金玉均赴日本進行社會考察。回國后,他任吏曹參議、戶曹參判等職,并與洪英植等人結(jié)成開化黨,幻想借助日本力量,仿效明治維新實現(xiàn)文明開化政策。1883年,金玉均說服國王進行社會改革:建立印刷出版機關(guān)博文局;刊印近代朝鮮第一份報紙《漢城旬報》;取得開化派要人樸泳孝(任漢城判尹相當(dāng)于市長)的支持,設(shè)立警巡局和治道局,改革警察制度。這些改革引起了以閔妃為首的守舊派的極大不安,金玉均被排出漢城,改任東南諸島開拓使兼捕鯨使。
1884年12月4日,守舊派大臣應(yīng)邀參加新建郵政廳開廳宴會,金玉均等開化黨人借助日本力量發(fā)動甲申政變,推翻保守派政權(quán),成立開化黨政府。金玉均任戶曹參判(相當(dāng)于財政部長),擬定并公布具有資產(chǎn)階級民主性質(zhì)的新政府綱領(lǐng),實行文明開化的改革。同月6日,政變失敗,金玉均逃往日本。1886年日本政府將他流放小笠原群島,翌年遷至北海道。1890年金玉筠結(jié)束流放,定居日本東京。
1894年3月朝鮮保守派政府派往日本的刺客李逸植等人利用他急于離開日本的心理,將其騙到上海,并于3月28日在上海的公共租界被李收買的洪鐘宇暗殺。
金玉筠的悲劇表明:任何國家的政治家脫離本國人民的支持而把改革成敗的希望寄托在一兩個大國的支持上,是注定要失敗的。
上一篇:曾國藩撤掉舉報箱
下一篇:機構(gòu)重疊人浮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