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文化·天下黃河富寧夏·“五寶之鄉”
寧夏的土特產品種繁多,難以盡數,其中最有名的是“五寶”。即蜚聲中外,能強身壯體的枸杞;素稱“黃衣國老”的西鎮甘草;“色如端石微深紫”的賀蘭石;獨具風姿、色潤晶瑩的灘羊皮;象征吉祥順達的美味珍品發菜。它們又依顏色不同分別被稱為紅寶、黃寶、藍寶、白寶、黑寶。五寶在寧夏歷史悠久,盛譽不衰,寧夏也因盛產五寶而聞名全國。
“僧房藥樹依寒井,井有香泉樹有靈。翠黛葉生籠石甃,殷紅子熟照銅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新成瑞木形。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這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一首詩,它寫的是枸杞,稱贊枸杞的功能和概括枸杞的色形味。枸杞是一種落葉灌木,莖叢生,有短刺,葉卵狀披針形,長二至五厘米,春季發葉生果,秋季果實熟透。寧夏枸杞原是生長在中寧縣一帶的野生植物,它經過回、漢勞動人民世代選育、改良,逐漸作為人工栽培的作物而載入史冊。據明朝《弘治寧夏新志》記載,當時寧夏已有枸杞栽培,其年代距今已有四百八十多年了。
寧夏的枸杞品位居全國之冠。經過寧夏勞動人民精心栽培,質量不斷提高,深受各地人士的喜愛。據《本草綱目》記載,枸杞具有“滋補療虛”的功效,常食枸杞者“發白返黑,齒落更生,陽津強健”。經現代科學分析證實,枸杞果實中含有甜素堿、胡蘿卜素、核黃素、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成分。寧夏枸杞之所以出名,還得益于寧夏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寧夏地處祖國西北高原,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土質酥柔肥沃,極適宜枸杞生長,加之歷代勞動人員講求栽培技藝,更使寧夏枸杞品正久襲,名壓群芳。明弘治年間,寧夏枸杞被列為“貢果”。在秋季枸杞成熟季節,枸杞樹上綴滿紡錘形的枸杞,個個光閃閃,紅彤彤,玲瓏剔透,惹人喜愛。現在枸杞已經作為高檔滋補品,進入普通人家。
甘草在中藥里被稱為“國老”。《本草綱目》說:“諸藥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調和眾藥有功。”足見甘草的作用有多么重要。甘草以根莖入藥,性平味甘,補氣和中,瀉火解毒,強筋健骨,主治脾胃虛弱,咳嗽痰多,咽痛等癥。近年來一些學者通過研究,發現甘草還能起到抗腫瘤,中樞抑制、降低血壓等作用。寧夏素來是甘草之鄉,尤以鹽池、同心、靈武縣等地的甘草質量最佳,產量也多。夏季,在寧夏曠野的淺草綠處,不時可以看到綻開的淡紅泛紫的甘草花。深秋,甘草莢果裂開,根莖粗壯直立,形如圓柱,直徑三四厘米,大的約五六厘米,一般長一米多。此時,正是收獲甘草的季節。寧夏有一些以甘草制作的藥劑,如“甘草膏”、“甘草霜”,療效顯著,暢銷不衰。
賀蘭石出自奇峰秀麗的賀蘭山。在賀蘭山霧氣繚繞的巖壁上,可見到晶瑩俊秀的一些奇石,它們宛如紫色的彩云飄落奇峰,這就是聞名古今的賀蘭石。賀蘭石質地細密,清雅瑩潤,紫綠相映,色澤光艷。有的賀蘭石上還有一些天然的石紋,似玉帶,像云彩,摸起來晶潤滑膩。賀蘭石是雕刻石硯的上好材料,它剛柔甚相宜,堅實而可雕,制成的賀蘭硯具有發墨、存墨、護毫,耐用的優點。寧夏的賀蘭石刻硯工藝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藝人們雕刻出的賀蘭石硯,古樸典雅,造型優美,別具一格,長期以來深受歷代書法家的喜愛。改革開放以來,賀蘭石雕又出現了一些新品種,傳統的平雕賀蘭石硯已經發展為浮雕,再由浮雕上升為鏤空,乃至立體雕。雕刻出來的圖案奇特,構思別致,風格淳樸。雕刻品已經從石硯發展到大幅豎屏,構圖中有青山綠水,小橋樓閣,云龍飛騰,花鳥蟲魚,歷史人物等等,它們形態各異,色彩斑斕。賀蘭石雕作品不僅在國內市場享有較高聲譽,而且在國際市場上也受到廣泛的歡迎。
灘羊是屬長尾脂、粗毛型裘皮用的白色綿羊,清末以前都稱寧夏灘羊為“白羊”,其毛為“西口毛”。由于這種“白羊”的皮和肉都很有名氣,外地商人常到寧夏來采買。即時這些“白羊”一群群放牧于賀蘭山東西麓的草灘上,收購羊皮的商人們便常在加工好的白羊皮上蓋個“灘羊”貨章。慢慢地,“灘羊”之稱便流傳開來。寧夏灘羊最負盛名的是羔皮,俗稱“二毛皮”。“二毛”本意指“斑白的頭發”,而“二毛皮”即借用“白”的含義。灘羊羔出生三十天左右,宰殺取皮,經過精細加工的羔皮,就成為“二毛皮”。二毛皮的毛質細潤,潔白如雪,光澤如玉,毛穗自然彎曲,有的多達九道,故而又有“九道彎”之贊稱。加工好的二毛皮若輕輕一抖,纖維細長的白毛便如水波浪似地擺動,絨毛輕柔蓬松,富有良好的彈性。用灘羊二毛皮制作的男女冬裝穿著舒適,既輕柔暖和,又美觀大方。若用二毛皮鑲飾高檔服裝的邊沿,格外素雅別致,有強烈的時裝效果。灘羊不僅其皮毛為裘皮中的佳品,而且肉脂均勻,質地細嫩,不膻不腥,其味鮮美。灘羊肉不僅是國內各族人民的傳統肉食品,而且還出口阿拉伯國家。獲取二毛皮后的灘羊肉經過精心烹飪,無論清蒸或紅燒,其鮮美的肉味均可與雞肉媲美。寧夏出產灘羊的地區很多,尤以銀川以北沿賀蘭山一帶所產的“二毛皮”最著名。
發菜是一種藻類植物,它因形色酷似婦女的頭發而得名。寧夏發菜含有豐富的營養,它的蛋白質含量達百分之二十以上,高于雞肉、牛奶和雞蛋。它還含有鈣、磷、鐵、脂肪及多種維生素。中醫認為,發菜有助消化、解積膩、清腸胃、降血壓之功效,并且可以輔助治療高血壓、婦女病、鼻衄等癥。動過手術后的患者,如果食用發菜,還可以加速傷口的愈合。寧夏出產的發菜色澤烏黑,絲長柔韌,質地優良,它們主要分布在靈武、中寧、同心和鹽池縣一帶。它生長的環境十分惡劣,采集也很困難,只有在春雨過后,露珠晶瑩的平灘荒漠中才能找到它們的身影。發菜是喜慶筵席必不可少的佳肴。它冷熱皆宜,葷素均適,尤其以烹羹湯為佳。寧夏發菜是我國出口的傳統土特產之一,早在唐、宋時代就已遠銷國外。發菜的諧音是“發財”,東南亞和港澳一帶的僑胞取其吉利,因每逢佳節或探親訪友,他們常攜發菜饋贈對方。
“五寶”是寧夏各族人民引以為榮的特產,它們得益于天時地利,功就于人勤地精,在寧夏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做出了值得稱頌的貢獻。
上一篇:寧夏文化·天下黃河富寧夏·“兩山一水”風光美
下一篇:寧夏文化·天下黃河富寧夏·“塞上江南”的農副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