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文化·東北民族的風俗習慣·朝鮮族
朝鮮族是一個跨境民族。我國的朝鮮族是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期從鄰國朝鮮陸續遷來的。朝鮮族主要分布在東北的吉林、黑龍江、遼寧三省,其中以吉林省居多。朝鮮族最大的聚居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朝鮮族在居住、服飾和飲食等方面都反映了本民族的一些特點。朝鮮族的村落多位于山坡下的平地上,房屋建筑大都是以木搭架,墻壁用泥沙混合而成,屋頂用稻草、谷草或瓦片覆蓋。無論是草房還是瓦房,屋頂都是四面坡,與漢族房屋建筑的兩面坡屋頂相比顯得別具一格。每座房屋一般住一家,正面開三扇或四扇門,以門代窗。門檻里接著就是平地炕,進屋則脫鞋上炕,席炕而坐。室內用木板間隔成四至八個單間,有寢室、客室、廚房和倉庫等。各個單間之間有門道相通,又都有門直接通向戶外。各房間的炕洞相互通連,炊煙經過炕底煙道進入煙囪。
朝鮮族的服飾很有特點。朝鮮族比較喜歡穿素白的服裝,有“白衣民族”之稱。男子服裝是上衣短,褲子比較肥大,褲腿下端用布帶系結,適合田間勞作和在炕上盤腿而坐。朝鮮族婦女穿斜襟短上衣,有長布帶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結,這種服飾朝語稱為“則羔利”。通常在斜襟上鑲白布邊,這種布邊能經常拆洗,以保持衣服的清潔。年輕婦女喜歡在上衣袖口和衣襟上鑲色彩鮮艷的綢緞邊。裙子則有纏裙和筒裙兩種。纏裙是朝鮮族婦女喜愛的傳統服飾。纏裙有寬腰帶,有許多細褶,是一種長及腳跟的分岔裙子。穿時把下身裹一遍后,再把裙子下擺的一端提上來掖在腰帶里。穿纏裙時須在里面加穿素白色的襯裙。朝鮮族婦女穿的筒裙也很有特色,它的腰間有許多細褶,具有伸縮性,在上端連上一個白布小背心,前胸開口扣紐扣。穿法是從頭部往下套。這種裙子長只及膝蓋,非常合體,適合于日常生活和從事生產勞動時穿著。朝鮮族年輕婦女衣著鮮艷,有粉紅色、天藍色和淺綠色等,色彩繽紛,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老年婦女則喜歡穿素白色的衣裙,并習慣用白絨布包頭。她們多穿纏裙,不穿筒裙。
朝鮮族人民大多數從事農業生產,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水稻、谷子、玉米、大豆、亞麻、黃煙等。朝鮮族地區是我國北方有名的水稻之鄉,他們以擅長種植水稻和飼養黃牛著稱。朝鮮族群眾以大米和小米為主要食糧,他們的飲食風俗有著濃郁的古風。打糕是朝鮮族人喜愛的一種風味食品,是用糯米或黃米蒸熟后放在木槽子內打成很粘的面團制作而成的。朝鮮族的冷面更是別具風味,面條是按一定的比例把蕎面、面粉、米粉等摻合后制成,煮熟后沖入冷卻的湯,放上牛肉片、雞蛋絲、蘋果片等,再添加香油、胡椒、辣椒、味精等調料,鮮美可口。朝鮮族有正月初四中午吃冷面的習俗,據說這一天吃冷面能長命百歲,所以朝鮮族也把冷面稱做長壽面。朝鮮族人做的泡菜享有盛譽,其做法是把秋白菜在淡鹽水中浸泡數日后用清水漂凈,一片片掰開,涂上搗碎的蒜頭、生姜、辣椒面和其他香料,有條件的還可以放進新鮮海味、牛肉、梨、蘋果等。然后將其腌漬在缸內密封,半月后即可食用。朝鮮族人愛吃牛肉、雞肉、海魚,尤其喜歡吃狗肉,而且多在三伏天吃,吃狗肉、喝狗肉湯成俗。他們認為熱天食用更能滋補身體。他們還很擅于做湯菜,湯菜做法多達三十余種,平時多喜喝用大醬、海菜、蔥蒜、豆油熬制成的味道鮮美的大醬湯。
上一篇:青藏文化·牦牛背上的生活·服裝
下一篇:中州文化·中州精粹·朱仙鎮木板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