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興》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姚興》人物故事小傳
姚興(公元366—416年),字子略,是姚萇之子,姚襄是姚萇之兄。南安赤亭(今甘肅隴西西)人,崇信佛教已久。早在西晉時,秦隴一帶的氐、羌人就崇信佛教。姚襄字景國,晉永和八年(公元352年)率軍歸東晉,次年叛晉,擊敗晉軍,不久又被桓溫所敗。在與苻堅將鄧羌作戰(zhàn)時,軍中已有沙門作顧問。公元394—416年在位為后秦君。姚興年輕時就崇信佛教,對于國內(nèi)外的高僧都加禮遇,欲將他們招致自己的帳下。姚興最敬重的僧人是鳩摩羅什。在姚興的支持下,鳩摩羅什為我國佛教的發(fā)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xiàn)。平常住在姚興逍遙園中的僧眾即達(dá)3000人。由于姚興崇佛,公卿以下莫不托于佛門,佛教一時極盛。
〔正 史〕
姚興字子略,萇之長子也。苻堅時為太子舍人。萇之在馬牧,興自長安冒難奔萇,萇立為皇太子。萇出征討,常留統(tǒng)后事。及鎮(zhèn)長安,甚有威惠。與其中舍人梁喜、洗馬范勖等講論經(jīng)籍,不以兵難廢業(yè),時人咸化之。……
興如逍遙園,引諸沙門于澄玄堂聽鳩摩羅什演說佛經(jīng)。羅什通辯夏言,尋覽舊經(jīng),多有乖謬,不與胡本相應(yīng)。興與羅什及沙門僧略、僧遷、道樹、僧睿、道坦、僧肇、曇順等八百余人,更出大品,羅什持胡本,興執(zhí)舊經(jīng),以相考校,其新文異舊者皆會于理義。續(xù)出諸經(jīng)并諸論三百余卷。今之新經(jīng)皆羅什所譯。興既托興于佛道,公卿以下莫不欽附,沙門自遠(yuǎn)而至者五千余人。起浮圖于永貴里,立波若臺于中宮,沙門坐禪者恒有千數(shù)。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矣。
《晉書·姚興載記》卷一一七
襄字景國,戈仲①之第五子也。年十七,身長八尺五寸,臂垂過膝,雄武多才藝,明察善撫納,士眾愛敬之,咸請為嗣。戈仲弗許,百姓固請者日有千數(shù),乃授之以兵。……
襄少有高名,雄武冠世,好學(xué)博通,雅善談?wù)摚Q著于南夏。中軍將軍、楊州刺史殷浩憚其威名,乃因襄諸弟,頻遣刺客殺襄,刺客皆推誠告實,襄待之若舊。……
……襄率眾西引,生②又遣苻堅、鄧羌等要之。襄將戰(zhàn),沙門智通固諫襄,宜厲兵收眾,更思后舉。襄曰:“二雄不俱立,冀天不棄德以濟黎元,吾計決矣。”會羌師來逼,襄怒,遂長驅(qū)而進(jìn),戰(zhàn)于三原。襄敗,為堅所殺,時年二十七,是歲晉升平元年③也。
《晉書·姚襄載記》卷一一六
〔注 釋〕
①戈仲:即姚戈仲,羌族首領(lǐng),姚萇、姚襄之父。②生:苻生,前秦皇帝。苻堅與苻生同祖父。③升平元年:東晉穆帝司馬聃年號,公元357年。
上一篇:《國泰》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國泰》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姚思廉》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姚思廉》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