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化
中國素有“瓷國”之譽。早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華民族的遠古先民就開始了原始瓷器的燒造,至遲到東漢時期,中國已能燒造出接近現代瓷器水平的青瓷??梢?,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瓷器的發生與發展可謂源遠流長,而且,這種獨特的文化藝術,從其誕生起,在中國的燒造地的分布上,就呈現出星羅棋布之勢。其中,江西的景德鎮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了。
景德鎮是座有千余年歷史的古鎮,春秋時屬楚地,秦統一中國后屬九江郡,漢代時,歸屬豫章郡,三國時屬吳,東晉始設鎮,名為新平鎮。唐初改鎮為縣,稱為新平縣。唐玄宗開元四年更名為新昌縣,鎮為縣轄,又因鎮于昌江之南,故名為昌南鎮。天寶元年,改新昌縣為浮梁縣,昌南鎮仍為浮梁縣管轄。宋景德年間,真宗命昌南燒制御瓷,底書“景德年制”四字,因所制御器精美,景德鎮一名至此名揚天下,代替了昌南之名。
根據清乾隆年間《浮梁縣志》卷十二記載,“新平冶陶,始于漢世”。可知,景德鎮陶器生產最早始于漢代。到了六朝時期,陶瓷演進到半陶半瓷階段,“自陳以來名天下”。唐代時,景德鎮所制瓷器“瑩縝如玉”,有“假玉器”之譽。武德四年,唐高祖詔令景德鎮“制器進御”,從此,景德鎮器具名揚四海,遠銷歐洲、非洲及東南亞各國。而奠定其瓷都地位的,則在宋朝。元代開始,江西景德鎮異軍突起,一躍而成為元、明、清三代我國瓷器業生產的中心。
上一篇:草原文化
下一篇:安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