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之旅一
羅阿爾德·阿蒙森是挪威人。他在探險史上獲得了兩個“第一”:第一個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個到達南極。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險隊開始遠航尋找西北航道。整隊人馬在深入北極圈的威廉王島上安營扎寨,度過了2個冬季,并在馬更些島上又度過了1個冬季。他們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達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險家弗里喬夫·弗里喬夫·南森的“弗拉姆號”船離開挪威,前往南極。1911年10月20日,他趕在他的英國競爭對手斯科特船長的前面,從羅斯冰架東端的基地出發(fā),向南極發(fā)起最后的沖擊。他帶了4個同伴,乘坐狗拉的雪橇,于1911年12月14抵達南極。
挪威的兩位偉大極地探險家弗里德約夫·南森和羅阿爾·阿蒙森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是歷史的巧合。阿蒙森1872年出生于挪威南部的薩普斯堡,比南森小11歲。他放棄了原來計劃的醫(yī)生職業(yè),決定獻身于極地研究。作為一名海員,他曾經(jīng)在一艘航行于北極海域的商船上工作過。后來,他以大副的身份參加了1897~1899年“貝爾吉克號”在南極首次越冬的探險。
在以往航行中獲得的經(jīng)驗,為阿蒙森提供了充足的信心。他決定挑戰(zhàn)困擾航海家達300年之久的“西北航線”。探險家們長久以來一直意識到北美大陸以北有一條連接歐亞的航道,但是從未有任何一條船能夠完成全部航程。阿蒙森購買了排水量45噸造型堅固的“格約亞號”。船上裝備有風(fēng)帆和一個13匹馬力的引擎。“格約亞號”于1903年夏季從奧斯陸峽灣緩緩駛出,6名船員準備在布滿堅冰的“西北航線”水域完成航行。
“格約亞號”于1906年8月突破最后一段航線成功地完成了航行。水手們在航行過程中還收集到了寶貴的科學(xué)數(shù)據(jù),其中最重要的是有關(guān)地磁和北磁極準確位置的觀測。此外,他們還積累了有關(guān)“西北航線”沿途愛斯基摩人的人種學(xué)資料。
在初戰(zhàn)告捷的鼓舞下,阿蒙森將注意力轉(zhuǎn)向北極。他計劃在白令海峽北部讓自己的船凍結(jié)在浮冰上。然而,他無法得到必要的經(jīng)濟資助。1909年9月,美國人羅伯特·皮爾里和弗雷德里科·庫克抵達北極。阿蒙森遂決定推遲探索北極,并同時爭取在羅伯特·法爾康·斯科特之前抵達南極,而這時斯科特已經(jīng)率領(lǐng)一個大型遠征隊出發(fā)了。
阿蒙森于8月份駕駛由南森提供的“前進號”向南出發(fā)。當時,船只為了通過白令海峽必須繞道合恩角。因此,當“前進號”駛向南方時,沒人猜測他已經(jīng)改變了計劃。
當船只在馬德拉島停泊時,阿蒙森通知探險隊員他們將繼續(xù)向南,而不是向北航行。斯科特收到一份電報,得知挪威探險隊正在向南極進發(fā)的消息。
阿蒙森在鯨灣安營扎寨。這里與斯科特的出發(fā)地點麥克默多海峽相比距離南極更近。不過,鯨灣與南極之間的地形尚無人知曉,而斯科特卻可以沿著他的英國同胞沙克爾頓1908年標明的路線前進。阿蒙森與4名伙伴、4部雪橇和52條極地犬于1911年10月19日離開營地。阿蒙森的目標只有一個:盡快到達南極。這項任務(wù)在2個月之后完成,比斯科特和他精疲力竭的隊員們提前5個星期。斯科特抵達南極時發(fā)現(xiàn)了阿蒙森的旗幟和帳篷。
挪威國旗于1911年12月14日在南極上空冉冉升起。為了抵達一個冰川交錯的高大山脈的腳下,挪威探險隊曾穿越遍布危險的羅斯屏障。1926年,他和意大利探險隊的征程充滿了風(fēng)險。然而,由于他們技術(shù)嫻熟和運氣較好,探險隊員們奮力登上了海伯格冰川,翻越了山脈,并最終抵達了通往南極的高原。
對于像阿蒙森這樣的探險天才,似乎已經(jīng)不存在挑戰(zhàn)了。然而他還想做一件事情:在空中探索北冰洋。他和探險隊于1925年乘坐“N25號”和“N26號”水上飛機冒險遠征。飛機在北緯88°被迫在冰上著陸。但探險隊成功地使其中一架飛機重新起飛,于3星期后返回斯瓦爾巴德群島。
美國人林肯·埃爾斯沃思資助并和阿蒙森共同參加了這次飛機探險。翌年,阿蒙森、埃爾斯沃思和意大利人安貝托·諾比爾共同領(lǐng)導(dǎo)了從斯瓦爾巴德群島乘“挪威號”飛艇飛越北極,前往阿拉斯加的探險飛行。這些探險家飛越了此前人所未知的地域,填補了世界地圖上最后一個空白點——白色的荒原——南極。
阿蒙森為極地探險而生,也為極地探險而死。當諾比爾2年后乘坐“挪威號”的姊妹飛艇“意大利號”進行第二次北極飛行時,諾比爾的飛艇因與另一飛行物相撞失事而失蹤。阿蒙森參加了前往尋找飛艇的搜救隊。其中一只搜救隊發(fā)現(xiàn)了飛艇和仍然活著的諾比爾。但是,阿蒙森與他的伙伴卻再也沒有回來。
上一篇:南極一中國
下一篇:南極之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