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音樂文化·蘆笙
苗、侗、瑤等民族流行的吹奏樂器。最早稱“盧沙”。初見于南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中。至明代才定名為蘆笙。蘆笙由笙管、簧片和笙斗三部分構成,管身較笙為長,最長者可達一二丈。蘆笙的管數也各有不同,但常用的是六管,將笙管插入木制的笙斗中,每根管的下端開一音孔,管內裝有銅質簧片,吹奏時,氣流振動簧片,通過手指所按音孔發出不同的樂音,既可吹單音,又可奏和聲。改制后的蘆笙管數有二十多根。蘆笙是我國西南地區各民族進行音樂活動時不可或缺的主要樂器。
中華傳統文化·音樂文化·蘆笙
苗、侗、瑤等民族流行的吹奏樂器。最早稱“盧沙”。初見于南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中。至明代才定名為蘆笙。蘆笙由笙管、簧片和笙斗三部分構成,管身較笙為長,最長者可達一二丈。蘆笙的管數也各有不同,但常用的是六管,將笙管插入木制的笙斗中,每根管的下端開一音孔,管內裝有銅質簧片,吹奏時,氣流振動簧片,通過手指所按音孔發出不同的樂音,既可吹單音,又可奏和聲。改制后的蘆笙管數有二十多根。蘆笙是我國西南地區各民族進行音樂活動時不可或缺的主要樂器。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舍生取義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音樂文化·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