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政論家賈誼
賈誼(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年),西漢前期河南郡洛陽縣 (今河南洛陽市東)人,人稱賈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論家、思想家和文學家。
賈誼自幼天資聰穎,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他18歲時,就顯露出驚人的才華,以能誦讀詩書和善于撰寫文章馳名郡中,得到了當時的河南郡太守吳公的垂青,召至門下。吳公擔任廷尉后向文帝舉薦賈誼,于是他也受召,離開家鄉,到都城長安 (今陜西省西安市),拜為博士,備顧問應對。當時他年方二十余歲,在諸位博士中年齡最輕。每當文帝詔令博士評議國家大事,諸位老年博士尚在思索如何答對,賈誼已經成竹在胸,娓娓道來,一一答對,而且時常道出他人想說而尚未說出的話,因而得到眾博士的贊賞。不足一年時間就越級晉升為太中大夫。賈誼遂以天下為己任,針對當時的社會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革除時弊的各種措施,并得到了文帝的贊同。文帝準備提拔賈誼擔負公卿的重任,卻遭到了朝中一些權貴的反對。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等人紛紛在文帝面前詆毀他,說“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文帝不能明察,賈誼終于被疏遠,降職外出,擔任長沙王的太傅。于是賈誼離開長安南下。
在被貶謫長沙的三年中,賈誼仍不斷上疏朝廷,懇切陳辭,痛砭時弊。漢文帝念及賈誼的才學,又征賈誼回長安。文帝在宣室召見賈誼,向他詢問鬼神之事。賈誼口若懸河,談得頭頭是道,文帝不覺把自己的座席和賈誼靠近。有一首古詩專寫此事,寫道: “宣室夜半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蓱z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漢文帝的小兒子劉揖被封為梁王,國土在今豫東地區,史稱梁懷王。劉揖愛好文學,又深得文帝愛寵,朝廷就派賈誼擔任梁懷王的太傅。賈誼再次離開長安,到達梁國。漢文帝時常派人千里迢迢向他詢問政事得失。幾年以后,劉揖騎馬奔馳,不幸從馬背上掉下摔死。賈誼常深自責備沒有盡到太傅的職責,心情極度悲傷,憂悶成疾,一年以后竟與世長辭,時年方33歲。
賈誼是西漢初期思想深刻和有遠見卓識的政論家。他的《過秦論》較為中肯地探討了秦朝二世而亡的歷史教訓。他認為秦兼并關東六國,用的是 “詐力”。實現國家統一之后,秦朝廷依然迷信法家的重賞必罰的統治術,不了解“取與攻守不同術” 的道理,不能隨歷史條件的變化采取新的政策,以致于“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要求西漢朝廷以亡秦為鑒戒。在《治安策》一文中,他深刻揭示了西漢初期的社會矛盾和弊端。針對人們對所謂“太平盛世” 的稱美,他尖銳地指出: “抱火措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世,何以異此?”他將當時的政治形勢比作一個人躺在下面放有火種的柴堆上安睡,希望引起統治者警惕。他認為當時的社會問題,一是 “生之者寡,而食之者眾”,“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不勞而獲和盡情揮霍的人越來越多,從事生產的人越來越少,必然導致物品的匱乏。因此他建議“驅民而歸之農”,發展農業生產,強本節侈; 二是諸侯王與中央分庭抗禮,勢力逐漸強大,是國家之大患。他多次上疏提出 “諸侯或連數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主張“眾建諸侯而少其力”,主張對諸侯王及早抑制,削弱其勢力。三要重禮抑法,建立封建等級制度,使君臣上下有差別、父子六親各得其宜。此外,他還主張抗擊匈奴的侵略。賈誼對當時政治問題的評論是頗有見地的,他的一些政治主張部分被漢文帝所采納,也為后世政治家所繼承。賈誼的政論對當世和整個漢代政治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在哲學思想方面,賈誼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征法思想。他在《鳥賦》 中寫道: “天地為爐兮, 造化為工。 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千變萬化兮,未始有極?!彼眯蜗蟮谋扔髡f明萬物的產生和自然界的變化,認為自然界如同一個大熔爐,陰陽二氣好比是爐中的木炭,天地間生成的萬物好比爐中冶煉的銅。一切事物都在永無休止地變化著,它如同回旋的水流一樣遷流不已。他繼承了老子的辯證法思想。他寫道:“禍兮福所伏,福兮禍所倚。憂喜聚門兮,吉兇同域?!闭J為世界萬事萬物都包含著它的對立面,禍福、憂喜、吉兇經常是互相聯系著的。事物不斷地回旋運動,就像制做陶器的旋轉器具那樣。他還將這種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具體運用到社會倫理生活之中。
賈誼在文學上的貢獻主要在散文和辭賦方面。他的政論性散文,有《過秦論》、《大政》等,以《過秦論》最為著名。全文分為上中下三篇,旨在總結秦朝滅亡的歷史教訓。本文首先用渲染、比襯等手法充分顯示了秦國的聲威。但是這個“席卷天下”、“威震四?!?的王朝,卻在“率散亂亡之眾數百” 的陳涉的 “奮臂大呼” 中土崩瓦解,從而指出民心向背在王朝興亡中的重要作用,失去民心是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這篇散文注重文字修飾和鋪張喧染,保留著戰國時代縱橫家的遺風。賈誼也寫有一些針對各種具體問題而發的疏牘文。這類文章往往透過當時的太平景象,揭示出社會潛伏的矛盾和危機,觀察敏銳,筆鋒犀利,言辭激切,感情強烈。此外,他還寫有一些利用史料和故事說理的文章,具有語言淺顯、敘述生動的特點。總之,賈誼的散文分析深刻,文筆流暢,善用比喻,語言形象,對唐宋時代的政論文頗有影響。
《吊屈原賦》和《鵩鳥賦》是賈誼辭賦的代表作。他被貶官長沙路過湘江時,借憑吊葬身汩羅江中的屈原,抒發自己內心的憂傷和憤懣之情,寫成了膾炙人口的 《吊屈原賦》。他謫居長沙期間,思想較為悲苦。有一天,一只鵩鳥飛進他的屋子,鉆在座位下面。當地人認為鵩鳥是一種不祥之鳥,飛進屋子對主人是不吉利的。賈誼就寫了一篇《鵩鳥賦》,借道家“齊死生、等禍?!钡南麡O思想,闡述了禍福榮辱都不足戒意的心情,這實際上是身處逆境、情緒哀傷的賈誼的自我排遣和自我安慰。他的賦作大量使用四字句,句法較為整齊,在形式上趨向散體賦,顯示了從楚辭向新體賦過渡的痕跡。
賈誼英年早逝,在人間僅生活了33個年頭。但他是西漢初年的一位很有影響的政倫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對漢初社會問題的認識相當深刻中肯,提出的政治主張不僅影響到當世,也為后代政治家所繼承。他的哲學思想中包含著許多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因素。他的散文和辭賦也成就頗高,影響久遠。魯迅先生曾稱《治安策》和《過秦論》 “為西漢鴻文,沾溉后人,其澤甚遠”。他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貢獻將永遠彪炳于史冊。
上一篇:漢代思想家晁錯
下一篇:漢初大臣歷算家張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