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駢賦大家江淹
江淹 (公元444~505年),字文通,南朝濟陽考城 (今河南民權縣程莊鄉(xiāng)江集村) 人。出身貧賤,幼年時生活多有磨難,他的父親江康早逝,13歲時,他便以打柴為生,贍養(yǎng)母親。“少孤貧好學,沉靜少交游。”江淹早有文譽,才思橫溢,詩賦溢彩。
宋武帝時,江淹在南徐州 (今江蘇鎮(zhèn)江)做從事,后轉做朝請。廣陵令郭彥文獲罪,供詞連及江淹,被逮入獄,因其上書始得免。不久被舉為南徐州秀才,在對答皇帝的經義策問中成績優(yōu)秀,又升遷為府的主簿。后跟隨宋建平王劉景素到京口,任鎮(zhèn)軍參軍,兼任南東海郡 (今江蘇丹徒)郡丞。蕭道成輔佐宋順帝治理國政時,被召為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蕭道成做了齊高帝后,江淹又仕齊,任皇帝愛子豫章王嶷的記室參軍。建元二年(公元480年) 任史官,又任中書侍郎。齊武帝永明三年 (公元485年),又為驍騎將軍,兼任尚書左丞,后復以本官兼任御史中丞,專司考核官吏。齊明帝即位,為車騎臨海王長史。不久,拜為廷尉卿,后遷為冠軍長史,兼任輔國將軍,又出任宣城太守。東昏末(公元501年),為秘書監(jiān)兼衛(wèi)尉,固辭,不得獲免,只好赴任。齊和帝中興元年 (公元501年),升遷吏部尚書。梁武帝天監(jiān)元年 (公元502年),江淹為散騎常侍,左衛(wèi)將軍,被封為監(jiān)沮縣伯。他不慕金錢地位,后以生病為借口交出實權,遷為金紫光祿大夫,改封為醴陵伯。天監(jiān)四年病逝,梁武帝為之穿孝服舉哀,謚號為憲伯。
江淹是南朝頗有影響的駢賦大家。“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為前后集,并齊史十志,并行于世。” 可惜今已散佚,后人按文集進行了十余年的搜集整理,輯成《江文通集》四卷,其中首推“賦” 的成就最高,他的詩賦構思新穎,文風蒼勁峭拔,膾炙人口。而《別賦》、《恨賦》尤為著名,不僅世人有口皆碑,而且后人也稱道不已。江淹所處的南朝時代,政局混亂,政權更換不已,統(tǒng)治集團內部各派勢力浮沉升降無常,江淹日日在其間周旋, 耳聞目睹了許多官場中驚心動魄之事, 這些都成為他創(chuàng)的源泉。因而《別賦》、《恨賦》 中盡管采用了許多典故和華麗詞藻,但其字里行間仍透露出當時社會的狀況,這兩首賦也以其奇特的構思和深邃的內容,為后人廣為傳誦。如《別賦》 中就采用了 “韓國趙廁,吳宮燕市” 的典故,來影射南朝的政治局勢動蕩不安、危機四伏。而 “攀桃李兮不忍別,送愛子兮沾羅裙”,是形容由于被動蕩的局勢所逼,慈母送別愛子時那種肝腸寸斷、催人淚下的場面。
江淹的駢賦約作于齊、梁之間,這個時期的賦已脫離了以前的板重形式,但還沒發(fā)展到像“徐庾體”那樣輕靡自由。形式已和駢文接近,有時句中偶用 “兮”字來加強句式的變化。如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暫起”。從詞藻上來看,“閨中風暖,陌上草熏”這些濃艷灼人的排比對偶,未嘗不是“徐庾體” 的先聲。而“春宮閉經青苔色,秋帳含茲明月光”,竟與七言詩非常相似,這也是后來庾信宮體賦的特色。總之,徐、庾作品專講形式上的技巧,追求詞藻上的倩麗新艷,音節(jié)上的明快動聽,這當然也不無江淹之影響。
江淹除現傳的28篇賦外,還有《雜體三十首》、《效古十五首》等詩歌,江詩幽深奇麗,與宋齊詩人鮑照的詩風十分相近。晉代的詩文專求詞藻華麗,到六朝此風益盛,尤以江文為最顯著。其詩賦散體,清新倩麗,文采風流,超然獨秀,上承魏晉,下開初唐,這在當世遠非他人可比。
齊梁時代,由于詩直接反映現實生活,“文”趨向 “詩”化,賦圍繞著詩發(fā)展,這就導致駢文的盛行。駢文即是介于散文與詩之間的一種文體,從而形成了詩與散文交融的天下。而齊梁的詩人無一不長于駢文,其中又以江淹為最。他在《別賦》 中有:“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恨賦》 中有: “人生到此,天道寧論。”這些就是在駢賦中運用的比較純熟的詩歌語言。
江淹中年步入仕途,曾歷仕宋、齊、梁三代。他為官清正,彈劾不避權貴,直言敢諫。廣陵令郭彥文得罪,他被連累入獄,在獄中他上書曰: “信而見疑,貞而為戮,是以壯夫義伏死而不顧者此也。下官聞仁不可恃,善不可依,始謂徒語,乃今知之。”當時宋建平王看過后,認為江淹確有遠見卓識,即日便放他出獄。后又接連晉升。宋少帝繼位后,為政不仁,劉景素又偏聽小人之言,導致政權岌岌可危。江淹立即直言進諫,認為皇上若不顧國家社稷的安危,只聽信左右小人讒言,必然會貽患無窮。此言激怒了劉景素而被接納,江淹上詩15首進行諷諫: “豈與異鄉(xiāng)士,瑜瑕論深淺”。斥責他不應偏聽小人之言而貽誤國事。
江淹還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齊東昏侯永元年間,崔慧景發(fā)兵叛亂,京城被圍,在這種形式下,當時許多官員紛紛投降叛軍,只有江淹稱病不往。后來叛亂被平息,眾皆稱其有遠見。
傳說江淹嘗宿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曰吾輩在卿處多年,可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還之,后為文,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這固然充滿了神奇色彩,不足為信。《南史》 中記載: “淹少以文章顯,晚節(jié)才思微退。” 則說的較為客觀。江淹早年勤奮好學,且才華橫溢,詩賦精工倩麗,成為一代駢賦大家。中年步入仕途發(fā)展順利,官務繁忙,或許已無暇再寫賦作詩,如因此而謂其“才盡”,則實不妥。雖然江淹已很少再作出絕美詞賦,但他從政后也是政績累累,因而可以說江淹不僅是南朝一位著名的駢文大家,同時也是一位頗具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上一篇:卓越的政治家和史學家司馬光
下一篇:變法圖強的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