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童年孤獨的科學家
——童年孤獨的科學家
牛頓(1642—1727),英國物理學家,物理光學的奠基人,微積分學的鼻祖。他建立的經典力學的基本體系,人們稱之為“牛頓力學”。
牛頓幼年喪父,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到了母親身上,母親把希望寄托在牛頓身上,盼他早日長大成人。可慢慢地,她有些擔憂起來,4歲的牛頓,還看不出像個聰明的孩子,言語遲鈍,行動拖拖拉拉。
不久,母親經人說媒,嫁給了鄰近教區的一個老牧師史密斯。從此,牛頓就由外婆照看。
在這樣的環境中,牛頓常常只能一個人玩,一個人想,漸漸地養成了沉默寡言、靦腆孤僻的性格。牛頓在小學期間,學習成績一直很差,許多頑皮的同學經常欺負他。
時光飛逝,童年在孤獨寂寞中一去不復返,12歲的牛頓已進入格蘭薩姆鎮的中學讀書。
記得有一次,牛頓在往學校走的路上,看到陽光下自己的影子在西邊,而且無論走到哪兒都這樣,牛頓覺得非常奇怪。
等到他下午放學回家時,他一眼看見自己的影子不在西邊,而是跑到東邊去了。就要落山的夕陽給了小牛頓啟示,他終于明白了。
回到家,他一頭鉆進了自己的小房間。不久,他興沖沖地提著個東西跑到外婆面前:“外婆,你看這個,是太陽鐘。”
外婆拿過來細看,原來是塊木板,中間釘著釘子,以釘子為圓心畫著數條等角的線條。
外婆明白了:在太陽照耀下,釘子的影子停在哪條線上,就可以看出時間是多少了。
外婆禁不住夸獎起外孫聰明、手巧來。
可就在這時候,他繼父史密斯去世了,母親帶著兩個年齡幼小的女兒和一個兒子又回到武爾索普村。由于家庭人口增多了,干活的人手少,生活難以維持,母親只好讓牛頓輟學,回家務農。
就這樣,年僅14歲的牛頓整整當了兩年農夫。但在閑暇時,他抓緊一切時間看書學習,因此失職的事屢屢發生。
有一天,刮起了大風,母親讓牛頓去查看谷倉的門是否鎖牢,可是兒子去了半天仍不見回來。
母親很擔心,便裹上圍巾冒著大風跑向谷倉。當她來到那里,只見倉門倒在地上,而牛頓在外面跑來跑去。一會兒順風前進,一會兒逆風行走。
母親憤怒地朝兒子大喊:“牛頓,你在干什么?為什么不鎖牢倉門?”
“媽媽,我在測量風的速度,你看風會幫我跑一段路呢!”牛頓一邊跑,一邊氣喘吁吁地說。
這件事深深地打動了母親的心。她明白,牛頓不適宜在家里干農活,他應該回到學校去。在格蘭薩姆中學校長斯托克先生愿意在經濟上給些資助,母親又讓牛頓復了學。
1661年6月,年僅18歲的牛頓以優異成績在格蘭薩姆中學畢業了,經校長斯托克先生的推薦,成為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工讀生。
牛頓刻苦地鉆研使他在物理學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建立的經典力學體系,被人們命名為“牛頓力學”。
上一篇:愛德蒙·哈雷——發現彗星運動周期
下一篇:祖沖之——歲決心解開圓周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