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輝祖破田產案
清代的汪輝祖在湖南道州(今湖南零陵地區)做官時,處理了一個案子。
外縣有個陳姓人家,有個兒子,被本州一個叫匡誠的人領去做養子,改名為匡學義。后來匡誠自己養了個兒子,取名匡學禮,便贈給匡學義8畝田,讓他復歸陳氏本宗。過了若干年,匡誠死了,匡學禮也一病不起。彌留之際,匡學禮又贈送學義5畝田,還托付后事,望他照料孤兒寡婦內外家事。
匡學禮遺下田產200畝,妻子李氏和兒子匡勝時勤儉持家,過了17年,又增購田產100畝,每年的收益日漸豐盈。
一天,有個地主來贖回田產,正好管家匡學義外出,李氏便叫兒子匡勝時尋找田契,發現上面赫然記載的是李氏與匡學義同買,其他田契也是這么寫的,不由得大驚失色。匡學義回來后,李氏質問他,他堅持說田產原是共同購置的,田租也是共分的,這些都詳細記入租冊了。
李氏又驚又氣,向縣府告狀,縣里駁回;上告府里,發到零陵縣審理,也因為田契、租冊都有明確記載予以駁回。李氏悲憤萬分,又向道州告狀,為汪輝祖所受理。
汪輝祖認為,匡學義為李氏管理家務,田產買賣都是他一手經辦,李氏拿了田契也不認得字,所以田契記載不足為憑。然而丟開田契來判案,又不能使匡學義心服。怎么辦呢?汪輝祖略加思索,便叫當事人到公堂上判決道:“現在田契、租冊白紙黑字記得清楚明白,確系共同購置。”李氏哀哀哭訴,請求判明真假。汪輝祖嚴厲地揮手趕她出去,卻大大嘉獎匡學義善于經營管理。匡學義很是高興,以為這個案子從此已經了了。汪輝祖便和他親切地閑聊起來,問:“你有多少家產啊?”
匡學義答:“有13畝田,每年收租31石,凈得16石米。”
“家里有多少人啊?”
“我和妻子以及二男三女。”
“家里收入怎樣啊?”
“我要代李氏管理她家的事務,只有長子才能致力于田間勞作。”
汪輝祖問:“照這樣看來,你家吃糧都難以自給,怎么外面都傳說你很有錢呢?”
匡學義答:“我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啊。”
汪輝祖頓時將驚堂木一拍,勃然大怒道:“那么你和李氏共同購買田產的資金一定是偷來、騙來的嘍!”隨即命令左右翻出以前尚未破案的失竊報告,說:“有個失竊案所失銀兩很多,案犯尚未捉到,也是陳姓,難道是你嗎?!”
匡學義又驚又羞,當即叩頭如搗蒜,如實招認道:“我并沒有做賊,所購田產確系李氏獨有。我寫成同買,實在是想等李氏過世后可以同她兒子匡勝時爭奪田產,因此對歷年田租也沒有分文的欺騙貪污。”
汪輝祖即派人召回李氏,對她安慰一番,將田契上寫有匡學義姓名的字跡涂抹,將偽造的租冊焚毀,確認田產歸李氏所有。
李氏喜出望外,感恩之余請求嚴辦匡學義。
汪輝祖說:“匡學義的品行確實可惡,但你丈夫倒很有知人之明。如果不托他當管家,你家原有的田產都將荒廢,怎能再繼續增產?如果他一年年將部分田租侵吞,你今天也無從追回。只是他過分貪心,竟想在田契上做手腳意圖瓜分田產,以致事情敗露,一無所得。上天憎惡貪婪,已經懲罰他了。”于是,寬恕了匡學義,只勒令他復歸陳氏本宗。
上一篇:汪旦破凈室淫案
下一篇:清軍燈筏惑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