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昌血染黃海
鄧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軍杰出愛國將領(lǐng),民族英雄。在黃海與日寇海戰(zhàn)中為國捐軀。謚壯節(jié)公,追封太子少保銜。
自古以來,犧牲在戰(zhàn)場上,一直是愛國軍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別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難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戰(zhàn)中犧牲的鄧世昌就是這樣的人。
1887年春,鄧世昌率隊赴英國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訂造的“致遠”、“靖遠”、“經(jīng)遠”、“來遠”四艘巡洋艦,是年底回國。歸途中,鄧世昌沿途安排艦隊操演練習。因接艦有功,升副將,獲加總兵銜,任“致遠”艦管帶。1888年,鄧世昌加提督銜。是年10月,北洋海軍正式組建成軍,鄧世昌升至中軍中營副將。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愿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
1894年,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fā)了甲午戰(zhàn)爭。鄧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艦相遇,遇到危險,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9月的一天,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一場海戰(zhàn)打響了,這就是黃海大戰(zhàn)。戰(zhàn)中,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zhàn)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感到最后時刻到了,對部下說:“我們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沖過去,要和它同歸于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
這時,一發(fā)炮彈不幸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fā)射管,使管內(nèi)魚雷發(fā)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犧牲。鄧世昌墜身入海,隨從拋給他救生圈,他執(zhí)意不接,愛犬“太陽”飛速游來,銜住他的衣服,使他無法下沉。可他見部下都沒有生還,狠了狠心,將愛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享年45歲。
鄧世昌犧牲后舉國震動,光緒帝垂淚撰聯(lián)“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并賜予鄧世昌“壯節(jié)公”謚號,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師昭忠祠,御筆親撰祭文、碑文各一篇。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于1899年在成山上為鄧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命名新式遠洋綜合訓練艦為“世昌”艦,以示紀念。
妙語點睛
鄧世昌一直被后人所景仰,并被后人拍成電影《北洋水師》,電影歌頌了北洋海軍將領(lǐng)鄧世昌與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英雄氣概。那種和敵人視死如歸的精神更是流芳百世,通過這部電影,讓我們銘記,時時刻刻不要忘記我們自己的國家,自己的責任,我們需為國家的強大盡上應(yīng)盡的那份力。
警世良言
吾輩從軍衛(wèi)國,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鄧世昌
上一篇:辛棄疾虛心求教
下一篇:鄭成功收復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