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曲
文體名稱。屬于詩歌范疇。比詞更為通俗。包括小曲、散曲、套曲等不同體式。小曲指民間流行的歌曲,也稱俗曲、俚曲、時調。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小令通常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但可以重復,各首用韻可以互異;散套通常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子組成,長短不論,一韻到底。散曲和詩詞一樣,用于抒情、寫景、敘事,無賓白科介(說白及動作指示),便于清唱,有別于劇曲。套曲是成套的劇曲,特點是:一是必須由二支以上同一宮調的曲子相聯,如宮調雖異,管色相同者也可互借入套;二是全套無論長短,必須首尾一韻。這樣可以使樂器伴奏統一,演唱感情一致。曲分南北,稱為北曲、南曲。又別稱“樂府”,如《東籬樂府》為元馬致遠曲集。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晉商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木蘭圍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