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七
伯顏列傳
伯顏(1236~1295),蒙古八鄰部人,他曾跟隨宗王旭烈兀西征。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入朝奏事,得到元世祖賞識,留朝為官,歷任中樞左丞相、同知樞密院事等職務。至元十二年,伯顏率領元軍兵分三路進攻南宋臨安。至元十三年三月,南宋幼帝出降。南宋滅亡后,伯顏率軍北上平叛,連續擊敗了海都、乃顏等西北叛王。至元三十年(1293)冬,元世祖病死,伯顏擁立皇太孫鐵穆耳即位于上都。
宦海新貴
伯顏是蒙古八鄰部人,他的曾祖父述律哥圖曾在成吉思汗帳下效力,擔任過八鄰部左千戶的職務;他的祖父阿剌繼承父職,兼任斷事官。伯顏的父親曉古臺曾經跟隨宗王旭烈兀遠征西域,伯顏自幼在西域長大。至元初年(1264),伯顏奉旭烈兀之命入朝奏事,元世祖忽必烈對他的風度才干非常滿意,說:“你這樣的人才不應該是諸侯王的臣子,還是留下來侍奉我吧。”世祖和伯顏商議國家大事,伯顏的建議總是在其他大臣之上,世祖認為他才干出眾,將中書右丞相安童的妹妹嫁給他。至元二年七月,任命伯顏為光祿大夫,中書左丞相。當時丞相府的官吏們遇到難以決斷的事情,伯顏往往一兩句話就決定了,眾人都認為他是宰相之才。至元七年,升任同知樞密院事。
至元十一年,元世祖準備發動大規模的伐宋戰爭,當時伯顏和老臣史天澤一起擔任中書左丞相的職務,全權負責宋元交戰前線的荊湖行省。史天澤認為自己年老多病,不堪重負,就請求專用伯顏,元世祖任命伯顏兼領河南等路行中書省,統一指揮四川、淮東的元軍,全權負責伐宋戰事。當年七月,伯顏向元世祖辭行出征之際,世祖勉勵伯顏,希望他以當年宋朝名將曹彬為榜樣,既能平定江南,又不大肆殺戮,盡量收攏民心。
當年九月,伯顏在襄陽城和阿術、阿里海牙等將領會合,然后兵分三路發動進攻。伯顏和平章阿術一起,率領包括步、騎、水師在內的二十萬大軍為中路,沿著漢江進攻郢州(今湖北鐘祥)。途中遭遇連綿大雨,湖水暴漲,元軍沒有船只無法渡過。伯顏激勵眾將說:“我軍準備飛渡長江,還能被這小小的湖泊擋住嗎?”他讓勇士探路,指揮全軍涉水渡過了湖泊。大軍抵達后郢州后,伯顏率部在距離郢州二十里的鹽山駐扎。郢州城在漢水以北,整座城墻由石頭砌成,非常堅固,宋軍為了固守,又在漢水之南修筑了新城,互為犄角。此外,宋軍還在江中橫置鐵索,以阻礙元軍水師通行,水底也安插了大量的木樁。伯顏審時度勢,決定暫不攻打防守嚴密的郢州,繞道攻宋。當時漢江下游的黃家灣堡有一條名為藤湖的河道,距離漢江只有幾里的距離,伯顏派遣總管李庭、劉國杰進攻黃家灣堡,然后全軍乘船從藤湖進入漢江。元軍將領很不理解伯顏的安排,紛紛請求攻打郢州,伯顏卻說:“用兵有輕重緩急,一城一地的得失并不重要。”眼見元軍即將順流而下,郢州城內的宋軍主將趙文杰、范興放棄城防,以兩千騎兵出城野戰,結果被伯顏擊敗,宋軍傷亡五百余人。
陽邏血戰
十月,元軍進攻沙洋、新城。沙洋守將王虎臣、王大用殺掉了元軍的勸降使者和軍中動搖的將士,燒掉元軍的檄文,據城死守。惱怒的伯顏在一個大風的夜晚,縱火焚城,攻破了沙洋。新城守將邊居誼同樣誓死不降,伯顏命令總管李庭采用蟻附的攻城戰術攻破新城,城內的三千多名宋軍全部戰死,邊居誼全家自焚。十一月,元軍進抵復州,復州知州翟貴獻城投降。眾將都希望進城駐扎,伯顏卻約束將領不許入城,違者以軍法論處。當月下旬,元軍進駐蔡店,伯顏前往漢口觀察宋軍的防線。當時宋朝淮西制置使夏貴率領上萬艘戰艦分別把守要害之地,都統王達鎮守江北渡口的陽邏堡,江面上也有宋朝的游擊軍往來巡邏,元軍一時間無法前進。伯顏向部將們詢問意見,千戶馬福建議從淪河口通過沙蕪口進入長江,伯顏派人去偵察沙蕪口的情況,發現宋軍早有精兵駐防。無奈之下,伯顏揮軍進攻漢陽,聲言要從漢陽渡過長江,夏貴果然中計,以宋軍主力支援漢陽。
十二月,伯顏指揮上萬艘戰艦停泊在淪河口,將幾十萬元軍騎兵安置在長江北岸。當時眾將都請求從沙蕪口渡過長江,奪取宋軍在南岸的戰船,伯顏卻認為掃除江北宋軍的抵抗,再一舉渡過長江才是萬全之策,于是命令打造攻城器械,全力猛攻宋軍在北岸的據點陽邏堡。宋軍戮力死戰,元軍猛攻三天毫無進展。伯顏和副手阿術商議,認為陽邏堡易守難攻,倉促間難以攻克,不如以精銳騎兵避實擊虛,直搗宋軍防御空虛的上游地區。兩人商量完畢后,伯顏派遣右丞相阿里海牙統帥張弘范等將領,以步騎猛攻陽邏堡吸引宋軍來援,然后以阿術率領萬戶晏徹兒、忙谷歹等人逆流而上西行四十里,進駐青山磯。當天晚上,天降大雪,阿術率軍強渡長江,大敗宋軍程鵬飛所部,俘獲宋軍戰船一千余艘,終于到達了長江南岸。隨后,阿術指揮部隊架起浮橋,全軍渡過長江。伯顏接到阿術已經渡過長江的消息后大喜過望,命令全軍發動總攻。阿里海牙率領元軍水師和宋將夏貴所部激戰于長江之上,夏貴率先逃走,宋軍全線崩潰,江北的陽邏堡也被元軍攻陷,守將王達戰死,數十萬宋軍傷亡殆盡,長江天塹從此雙方共有。
再戰丁家洲
陽邏之戰后,阿術返回元軍大營,向伯顏建議先行攻打附近的鄂州、漢州,然后再向長江下游進軍。伯顏采納了阿術的意見,率軍進攻鄂州,縱火燒毀了宋軍停泊在江中的三千艘戰船,火光照耀江面,宋軍軍心大亂,鄂州知州張晏然、知漢陽軍王儀、德安府知府全部獻城投降。伯顏安撫降軍,派遣萬戶也的哥入朝向世祖報捷,同時調取壽昌的四十萬斛糧食充實軍需,以阿里海牙等人率領四萬大軍鎮守鄂州,窺探荊湖地區,伯顏和阿術率領大軍水陸并進,向長江下游進發。面對元軍聲勢浩大的進攻,沿途宋軍將領無不望風而降,黃州、漣水、蘄州、江州等城相繼投降。
眼見元軍勢如破竹,偏安的局面已經難以維持,南宋宰相賈似道急忙派使者致書于伯顏,請求伯顏歸還占領的州縣,南宋愿意每年向元朝進貢歲幣。伯顏拒絕了賈似道的請求,要求賈似道前來面議。隨后,元軍從池州出發,進駐丁家洲(今安徽銅陵)。為了挽救覆亡的命運,南宋朝廷只好任命賈似道統領各路兵馬十三萬人,號稱百萬,以步兵指揮使孫虎臣為先鋒,淮西制置使夏貴率兩千五百艘戰船橫亙江中,準備與元軍一戰。伯顏命令左右兩翼的元軍騎兵沿江而下,在兩岸架起火炮轟擊宋軍水師,炮聲響徹百里。宋軍陣形大亂,夏貴率先逃跑,經過賈似道的坐船時,夏貴還高聲呼喊說:“敵眾我寡,我軍已經無力支撐了。”賈似道聽到夏貴的呼喊,驚慌失措,倉皇逃走,宋軍全線潰敗。伯顏率元軍追殺一百五十里,宋軍淹死無數,大批的戰船、武器、地圖、書籍、兵符被元軍繳獲。賈似道逃往揚州,夏貴逃往廬州,孫虎臣逃往泰州,南宋軍力至此損耗殆盡,再無反擊之力。
臨安城破
丁家洲之戰后,元軍趁勢攻掠淮西諸郡,連克太平、鎮巢、和州、溧陽、鎮江、寧國、饒州各郡縣,南宋的鎮守官員或降或逃,元軍順利攻入長江下游的建康。三月,國信使廉希憲南下傳旨,命令所有將領駐守營壘,不得隨意騷擾百姓。伯顏受命以行中書省駐守建康,阿塔海、董文炳負責行樞密院鎮守鎮江,阿術率軍攻取揚州。當年江東地區疫病橫行,糧食歉收,伯顏下令開倉放糧,治療疫病,安定了江東地區的人心。當年四月,元世祖下詔,以天氣炎熱,不利于行軍作戰,讓伯顏等到秋天再發動進攻。伯顏上奏說:“南宋一向倚仗長江天險,現在天險已失,如同猛獸被扼住咽喉,稍微一放松戰機就失去了。”元世祖認為大軍在外,將領有權自行決定方略,就采納了伯顏的建議。五月,伯顏入朝稟報軍情,他經過鎮江時召集眾將商議事務,讓他們各自嚴守屬地。隨后,伯顏返回上都晉見元世祖,因功受封為中書右丞相。伯顏又推功于阿術,于是世祖任命阿術為左丞相。當年八月,伯顏受命返回前線,他取道益都,巡行了沂州等地,調遣淮東都元帥孛魯歡所部沿淮河逆流而進。九月,伯顏指揮元軍攻打淮安城,破其南堡。十月,伯顏率軍圍攻揚州,他召集眾將面授作戰方略,留下孛魯歡、阿里伯鎮守灣頭城堡,親率大軍繼續南進。同月,伯顏進駐鎮江,撤銷了樞密院,任命阿塔海、董文炳共同管理行省事務,為大軍南進積極準備。
當年十一月,伯顏兵分三路,約定在臨安會師。右路軍以參政阿剌罕為統帥,以步騎從建康出發,經過四安趕往獨松嶺,從西面進擊臨安;左路軍以參政董文炳為統帥,率領水師從江陰沿海路進攻華亭,預防宋室君臣從海路逃走;伯顏和右丞阿塔海率領中軍從常州、平江、嘉興直撲臨安。不久,伯顏的中路軍進抵常州。在此之前,南宋的常州太守王宗洙已經棄城逃走,通判王良臣準備獻城投降,都統制劉師勇等人推舉姚訔為太守,頑強抵抗元軍數月。伯顏派人招降,表示可以既往不咎,終被城內軍民所拒。于是伯顏下令制造火炮,全軍攻城。宋浙西制置使文天祥派遣援軍增援,被伯顏擊敗,援軍全部戰死。失去援救的常州最終失陷,姚訔等人戰死,伯顏下令屠城。此后,元軍連續攻占了無錫、平江等地。十二月,伯顏率主力進駐無錫,宋朝使者柳岳帶著宋朝皇帝、大臣給伯顏的書信前來求見。柳岳以宋度宗剛剛去世,自古以來不能討伐服喪的國家,乞求元軍退兵,表示愿意年年供奉修好。伯顏聲稱南宋扣押元使郝經十六年,所以元朝才派出大軍南征。如果想讓元軍不再進攻,南宋就應該效法吳越國王錢俶或者南唐后主李煜,舉國投降。一心求和的南宋朝廷再次派出尚書夏士林、侍郎呂師孟、宗政少卿陸秀夫為使節,表示只要元朝能退兵北返,宋朝皇帝將尊元帝為伯父,世世代代保持子侄的禮節,每年進貢白銀二十五萬兩、布帛二十五萬匹。伯顏再次予以拒絕,將宋使逐回臨安,然后以大軍連續攻克湖州、嘉興等地。
至元十三年正月,伯顏率軍進駐臨安城外的皋亭山,南宋派臨安府知府賈馀慶捧著傳國玉璽和降表到伯顏軍中請降。伯顏接受降表后,派遣使者跟隨賈馀慶等人回到臨安,傳召宋朝宰相出城商議投降事宜。當時宋朝宰相陳宜中、張世杰等人擁立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出海逃亡,只有謝太后和幼主趙?還在皇宮之中。伯顏得到消息后,立刻派遣右路軍的阿剌罕、左路軍的董文炳把守要害,然后親自帶領五千精兵追擊南宋二王,最終未能追上。為了維持臨安城內的秩序,伯顏禁止士兵入城擾民,派遣南宋降將呂文煥拿著黃榜告諭臨安城內的百姓,防止城內的亂兵、地痞趁機作亂。隨后,伯顏派遣部下將宋朝的傳國玉璽入朝獻給元世祖。他設立主將的全部儀仗,率領左右將領巡視臨安城,然后派遣將領駐守要害之地,保護宋朝的宮殿、山陵。二月,宋帝率領文武百官向著北方跪拜,遞交降表。三月,伯顏派遣官員進入臨安城,登記居民賦稅賬目,核實倉庫,收繳南宋文武百官的兵符印信、地圖書籍,派遣新歸降的官員分別前往湖南、湖北、兩廣、四川等地曉諭沒有攻克的州郡府縣,留下董文炳、阿剌罕等人處理行省事務,經營閩粵地區,以忙谷歹鎮守浙西,伯顏則親自押解宋朝君臣北返元都。
北上平叛
當年五月,伯顏返回上都,元世祖升伯顏為同知樞密院事。此時,北方諸王不斷起兵叛亂,嚴重威脅到了元朝的國家安全,世祖又將安定北方邊防的重任交給了伯顏。至元十四年(1277),諸王昔里吉劫持北平王那木罕和右丞相安童,脅迫諸王反叛,忽必烈命令伯顏率軍北征。伯顏大軍在斡魯歡河(今鄂爾渾河)與叛軍遭遇,雙方隔河布陣,僵持了整整一天。伯顏命令士兵佯裝疲憊,誘使叛軍懈怠,然后將全軍兵分兩路,出其不意地迂回包抄,大敗叛軍,昔里吉從此一蹶不振。至元十八年二月,元世祖派燕王真金巡視北方邊疆,命令伯顏隨行。世祖對燕王說:“伯顏身兼統帥和丞相的才能,忠于職守,不能像對待一般人那樣對待他。”燕王每次和伯顏討論事務,都對他格外尊重。至元二十二年秋天,宗王阿只吉作戰失利,世祖命伯顏代管他的軍隊。當時邊境地區的軍隊缺衣少食,伯顏就命令士兵們收集野草的葉子和根莖,等到冬天下雪的時候就以此來喂養馬匹。至元二十四年二月,東道諸王乃顏準備謀反,世祖命令伯顏去探察其動靜。伯顏帶了很多衣服進入乃顏的轄區,但凡遇到驛站就送給驛站的管理人員。到達目的地后,乃顏假意設宴款待,準備在宴席上發動兵變,綁架伯顏。伯顏及時察覺了他的舉動,就和隨從分三路快步逃走。驛站里的人員因為得到了伯顏賞賜的衣物,紛紛將最強健的驛馬獻給伯顏,伯顏這才得以逃脫。當年四月,乃顏發動叛亂,伯顏跟隨世祖親征,最終擊潰了叛軍,活捉了乃顏。至元二十六年,伯顏升任金紫光祿大夫、知樞密院事,出京鎮守和林。
至元二十九年秋天,宗王明里鐵木兒發動叛亂,伯顏奉命平叛,在阿撒忽禿嶺和叛軍遭遇。叛軍居高而守,箭如雨下,將士們畏懼不前,伯顏怒斥他們說:“你們冷了,君主賜給你們衣服;你們餓了,君主賜給你們食物。此時正是你們報答君主的時候。”說完,伯顏率先沖向敵軍,將士們看到伯顏身先士卒,紛紛奮勇作戰,大敗明里鐵木兒。此后,伯顏不殺戰俘,以使者向明里鐵木兒曉以利害,最終促使其率領部眾歸降。不久,諸王海都再次進犯,伯顏率軍防御,周旋日久未能平定海都,朝中有臣誣陷他與海都暗通款曲,所以消極防御。世祖決定撤換伯顏,以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兒代行軍權。這時皇太孫鐵穆耳正在北方慰勞軍隊,他向伯顏請教治軍之事,伯顏以戒酒色、明紀律、恩威并施等意見相贈。
擁立新君
至元三十年(1293)十二月,元世祖重病不起,急召伯顏回京,總領文武百官處理朝政。第二年正月,世祖病逝,伯顏鎮定自若,統領百官輔皇孫鐵穆耳即位,是為元成宗。當時親王中有人表示反對,伯顏手持寶劍,聲色俱厲地陳述祖宗遺訓,宣布世祖遺詔,眾親王只得向鐵穆耳叩拜。成宗即位后,任命伯顏為開府儀同三司、太傅、錄軍國重事。同年伯顏身染重病,當年十二月病故,終年五十九歲。伯顏一生文武雙全,治軍嚴謹,賞罰分明;為政深謀遠慮,果敢善斷。大德八年(1304),成宗追贈他為宣忠佐命開濟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進封淮安王,謚號忠武。
上一篇:于謙列傳
下一篇:先主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