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1236—1283),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青原區)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后世,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生平事跡被后世稱許,與陸秀夫、張世杰并稱為“宋末三杰”。
文天祥生活在一個民族危機陰影籠罩的時代。十三世紀初,蒙古族在蒙古草原強大起來,鐵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國。幾十年間,縱橫歐亞,攻城略地,燒殺擄掠,給百姓帶來極大的痛苦。他的兒子窩闊臺繼位后,又滅了金國,隨即揮鞭南指,進攻南宋。
文天祥在童年時,就很仰慕英雄人物,尤愛讀忠臣傳。有一天,他來到吉州的學宮瞻仰先賢遺像。他看到吉州的歐陽修、楊邦父、胡銓的遺像肅穆地陳列其中,令他十分欽佩和敬慕。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鄉本土的人,他們能做到的,文天祥覺得自己也應該能做到。他暗暗地立下誓言:我一定要以他們為榜樣。如果我死后不能和他們一樣受人尊敬,被人祭祀,就枉為大丈夫!
德祐元年(1275)正月,文天祥接到朝廷專旨,命他疾速赴京。文天祥奉讀詔書,痛哭流涕,立即發布榜文,征募義勇之士,同時籌集糧餉。他捐出全部家財作軍費,把母親和家人送到弟弟處贍養,以示毀家紓難。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農民為主、知識分子為輔的愛國義軍在極短時間內組成,總數達3萬人以上。
友人曾對文天祥說:“現在元軍三路進兵,你以烏合之眾迎敵,無異驅群羊斗猛虎。”文天祥回答:“我也知道如此。但國家養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無一人一騎應召,我萬分悲痛。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難,希望天下忠義之士聞風而起,聚集眾人力量,也許能保存社稷?!彼€說:“受君之恩,食國之祿,應該以死報國。”
文天祥兵敗被俘后,被元將張弘范押往厓山。張弘范威逼文天祥,讓他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于是將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范。張弘范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文天祥被押解至元朝首都大都。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現身說法,進行勸降。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怒不可遏,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讓降元的宋恭帝趙顯來勸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對趙顯說:“圣駕請回!”趙顯無話可說,怏怏而去。
元朝丞相孛羅親自開堂審問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對孛羅行了一個拱手禮。孛羅喝令左右強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掙扎,坐在地上,始終不肯屈服。孛羅問文天祥:“你現在還有什么話可說?”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興有衰。國亡受戮,歷代皆有。我為宋盡忠,只愿早死!”孛羅大發雷霆,說:“你要死?我偏不讓你死。我要關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懼,說:“我愿為正義而死,關押我也不怕!”從此,文天祥在監獄中度過了三年。在獄中,他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兒的來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然而,文天祥盡管心如刀割,卻不愿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里,于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p>
至元十九年(1282)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對元世祖仍然是長揖不跪。元世祖也沒有強迫他下跪,只是說:“你在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慮,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對朕,那朕可以在中書省給你一個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國家滅亡了,我只求速死,不當久生。”元世祖又問:“那你愿意怎么樣?”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氣惱,于是下令立即處死文天祥。
天祥殉難后,人民以各種方式紀念他。曾經參加義軍的王炎午寫了《望祭文丞相文》,贊揚文天祥像歲寒的松柏一樣堅貞。他的死,使山河為之改色,日月為之韜光。文天祥家鄉吉州的郡學里,他的遺像掛在先賢堂,與歐陽修、楊邦父、胡銓等并列祭祀。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后來,他的家鄉吉州廬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文天祥的文集、傳記在民間流傳很廣,歷久不衰,激勵著民族的正氣?!哆^零丁洋》這首詩更是留芳千古,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品格,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的楷模。
妙語點睛
在國運衰頹的危機時刻,文天祥為挽救國家危亡,以英雄未肯死前休的氣概,進行了百折不撓的斗爭。在牢獄中生活,文天祥本著命有死時名不死,身無憂處道還憂的信念,痛斥賣國的奸佞,歌頌戰友們以身許國的精神,描述人民的苦難,抒發了一個愛國志士的悲壯情懷。
警世良言
男兒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青春豈不惜,行樂非所欲。
壯心欲填海,苦膽為憂天。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上一篇:扮家奴鐘隱學藝
下一篇:朱暉舍己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