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需要多走幾步
那是在1774年,英國有位叫普列斯特列的科學家,他在給氧化汞加熱時,發現從中分解的純粹氣體可以促使物體燃燒。
普列斯特列習慣地從當時所謂權威的“燃素說”的常識出發,將它命名為“失燃素的空氣”。同年10月,普列斯特列帶著他的實驗到法國游歷,受到化學家拉瓦錫的接待。
當拉瓦錫得知普列斯特列的實驗后,他立即重做了一遍,得到了那種新的氣體,并第一個將其命名為氧,并以此建立了燃燒的氧氣理論,這是化學史上的一次革命。
拉瓦錫只是在普列斯特列實驗的基礎上,從“常識”頭上邁出了一步,便翻開了歷史新的一頁!可見,有時成功與失敗僅僅是一步之遙!
德國化學家李比希,從海藻中提取碘,固體結晶提取出來了,但在提取后的母液底部,卻沉淀著一種深褐色的具有刺鼻味的液體。
他只是認為那深褐色有刺鼻味的液體是氯化碘,于是貼上標簽了事。
幾年之后,1826年,法國化學家做了同樣的實驗,但他對母液底部沉淀著的深褐色的有刺鼻味的液體,沒有隨意做出結論,而是進行了認真研究,證明這是另一種元素溴。
由此,他發表了《海藻中新元素》的論文。李比希一時的疏忽,漫不經心地停下了探索的腳步,與成功失之交臂,鑄成了一世的漏洞,痛悔莫及。
化學家維爾制成了純凈的鋁。有好心人勸他聲明自己是鋁的真正發現人。維爾心里明白,自己只不過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緣故,要不是德國化學家弗勒在這之前煉出不純凈的鋁,怎么會有今天的鋁呢?
以后,當他得到了足量的可熔鋁時,他鑄了一只紀念章。他在紀念章上鄭重地刻上了“弗勒”這個名字和“1827”年的字樣,送給那位德國化學大師。他說:“我很榮幸,能在弗勒開辟的大道上,多走幾步。”
顯然,維爾虛懷若谷、淡泊名利的品格是令人欽佩的。但維爾“多走幾步”的求索精神同樣令人贊賞,這也是他成功的奧秘。
在人生的征途上,多走幾步不僅需要機會和智慧,更需要勇氣和膽色。只有矢志不渝、鍥而不舍、不畏艱難地堅持“多走幾步”,我們才能擁有更加美好的希望和未來。
上一篇:成功之門的鑰匙
下一篇:把自己交給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