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趣談·來楚生
《來楚生》:來楚生(1902—1975),原名稷勛,以字行,一字鳧,號貧翁、楚島,別署非葉、木人,晚更號初升。浙江蕭山人。1921年求學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24年畢業后在杭州組織“莼社”,從事書畫創作活動。后移居上海,曾執教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新華藝術專科學校。1946年在上海“中國畫苑”舉辦個人書畫展,1956年入上海中國畫院。曾為中國美協會員、美協上海分會理事、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常務理事、西泠印社社員、上海文史館館員、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擅寫意花鳥,宗徐渭、朱耷、李復堂、趙之謙諸家,兼取吳昌碩、齊白石畫法,以篆、隸筆法及秦漢古璽意境入畫,造型簡略,敢用濃墨重彩,渾厚古拙,富金石味。工書法,四體俱佳。精于篆刻,刀刀見筆,絕不假飾,肖像印尤勝。
“自愛不自貴”印
來楚生刻的“自愛不自貴”一印,抒發了他對自己作品所持的辯證態度。來楚生是位對書畫、篆刻都有精深造詣的藝術家。繪畫以傳統花鳥最為人稱道。其作品布局奇峭,格調清新,筆墨簡練,無論是一草一木,還是禽鳥魚蟲,無不生機勃勃,惹人喜愛。擅四體書,成就極高,初學黃道周,后融六朝碑刻、造像、漢木簡,使他的篆、隸、行、草均有自己鮮明的風格。書法上的成就使他的繪畫、篆刻也格調高雅,不同凡響。篆刻初學吳讓之、吳昌碩,后努力繼承、發展秦漢印章的優良傳統,70歲前后所刻風格突變,樸質老辣、雄勁蒼古,在當代印壇上顯示出新的境界。來楚生為人耿直,潛心藝事,不謀榮利。“自愛不自貴”是他內心的自白,表明他對自己藝術謙遜客觀的態度,是一種十分高尚的境界。
“初升”印
此印的篆法很特別,卻又十分講究。不懂的人還以為是“初二門”了,其實不是。因《說文易檢》升字之“升”就作“”,“初”也可作“初生”。來楚生先生系仲冬下旬冬至一陽生,晚年改號初升,此印實乃來楚生自制字號印。
初升
宋人詩意印
肖形印也叫圖畫印,在戰國時代已有,到了漢代就更多了。大多是刻古代人們所喜愛的動物,如虎、駝、鹿、雀、龜、魚、雁、鶴等,也有傳說想象中的動物,如龍鳳等;還有人物畫,如騎射、牛耕、歌舞等。這種印大都隨物賦形,圖像簡練概括,想象夸張,牢籠百態,形神生動,把豐富的生活凝縮在方寸之中,顯示出高度的藝術智慧。來楚生刻的圖畫印造詣尤深。他吸收了漢畫、磚刻的藝術營養,刻出來的圖畫印氣韻高古,別有風味。
來楚生刻的宋人詩意印:“遠近皆僧剎,西村八九家。得魚無賣處,沽酒入蘆花。”依詩的描述,應該有:僧剎、漁村、酒店。但他在印中只刻了一人、一魚、一船頭、一壺酒、幾枝蘆葦。在小小的方寸之中,不可能一一描摹詩句中所出現的景物,主要是扣住詩意。欣賞的人先了解詩,然后看印中畫,自然會想象到那些略去不畫的景物,而且會更好地領略印畫的概括力。
>宋人詩意印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圖畫印
螳螂捕蟬 黃雀在后
來楚生創以秦漢刻石的刀法,將收集的典故、民歌刻成饒有新意的石刻版畫,開創了石刻畫的新生面。他創作的這方印,刻了三種東西:蟬、螳螂、黃雀。在構圖的排列上,一個窺伺一個,都想把前者吃掉,這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這個故事出于《說苑正諫》,原文淺顯易懂,是為:“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俯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小小的一方印,作者用極簡練的筆,構成一個圖案,卻表現了這么豐富的內容,正可謂“敢以少少許,勝人多多許”。
生肖印
這是來楚生創作的一組生肖印。生肖印是從古代肖形印發展而來的。每個人都有出生年份所屬的生肖,人們喜歡刻一個自己所屬的生肖印來作為紀年標志。這樣,這一類印就風行起來了。這種生肖印,也是神似為上,栩栩如生。來楚生的這組生肖印別具匠心,別有情趣。
《老子》詞句印
《老子》又稱《道德經》、《老子五千文》,相傳為周史官老聃所著,是我國道家書的源頭,比較系統地揭示出事物的存在是相互依存而不是孤立的,內中充滿了辯證法思想。來楚生喜歡《老子》的哲理,常用《老子》上的詞句來治印,諸如“處厚”、“少則得”、“少得多惑”等,發人深省。這些印,也表現出他的謙謙君子、待人寬厚的為人品格。
后悲廠主
息交以絕游
錢明直印
丁未羊
雞
猴
來楚生繪《龍門魚躍》,上鈐“來楚生印”和“癸卯”肖形印等
上一篇:收藏趣談·李鶴年
下一篇:翰墨趣談·楊凝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