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玄貪名求利
桓玄自負有才,自以為是英雄豪杰,心中極慕名利,卻又矯情偽裝出不愛名利的樣子,因此弄虛作假,反而貽笑世人。
他自己曾寫好一封求歸封藩的奏表,似乎不愿在朝為官,可是馬上又用皇帝口氣自己寫好一份詔書,勸他留在朝中不要歸藩。還讓皇帝派使者宣讀這份詔書。這就夠了吧,不,他卻又再次上表,要求回自己封地,同時又讓皇帝親手寫詔書挽留他。其目的就是要通過這些手段以彰顯他的姓名。他又以為歷代都有退隱之士,自己專政時卻沒有,就征召皇甫謐的六世孫皇甫希之擔任著作郎,給他錢財,卻又讓希之辭讓,不接受官職、錢財。于是便造出一個當代“高士”。人們知道這種情況后,就譏諷皇甫希之不過是“充隱”而已。桓玄除了貪名又特別貪利。他特別喜愛奇珍異玩,別人有的名畫、書法、珍玩,甚至園林住宅,他沒有,就想方設法把別人的竊奪到自己手中。甚至采用弄虛作假的賭博手段,把別人的東西弄到手。一些著名的花果草木,遠在千里之外,他知道了也要派人移到他的庭園。因此史書稱:“百姓佳果美竹無復遺馀”。
桓玄的父親是桓溫,為晉朝名臣。可是桓玄卻是促使晉朝亡國的罪人,也是使桓氏家族滅絕的禍根。一個貪名求利之徒,當他的欲望無法填滿時,便會走上禍國殃民之途。然而到頭來卻只會給自身招來滅頂之災。
上一篇:標簽理論的機械性
下一篇:樊宗師未曾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