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養是行仁政的重要前提
1.思想道德修養的重要性
《論語》強調人的思想道德修養,認為這是治國理政的前提。治國理政首先要心正,心正而后身正。作為領導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也就是非權力的影響力,往往比權力影響力更重要。為人公正、正派、正直,“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做人、為政、必須心正身正,一身正氣,才能影響引導他人,領導者要做出示范表率作用,即“先之,勞之”(《論語·子路》)。只有自己先做到,才能要求下級和群眾做到。否則,“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論語·子路》)。這些教誨,既親切又深刻,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從政者必須樹立政德,“君子之仕也,從其義也”(《論語·微子》),這個義就是為公、愛民利民,在今天就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做人為政都應實事求是,謙虛謹慎,誠信好學,堅持原則,“如有周公之才之美,驕而吝。其余不足觀矣”(《論語·泰伯》)。一個人即使很有才干,如果沒有正確堅定的世界觀、人生觀,而且驕傲貪吝,其他方面再好也是不夠的。一個有崇高理想道德的人,一生都應“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2.嚴于律己,言行一致,實事求是
人們處事待人,應當“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論語·衛靈公》)。我們在工作和與人相處時,要隨時反思自省,所謂“吾日三省吾身”。《論語》提出人的一生都要注重個人思想道德的修養,“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
嚴于律己是多方面的,對工作、對同事、對人民,則要“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任人焉……惠則足以使人”(《論語·陽貨》)。《論語》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實事求是,反對說大話。“君子恥其言過其行”(《論語·憲問》)。我們承認自己不知,而后求知,不知不是恥辱,只有不懂裝懂,又不求知,才是恥辱。
3.寬懷坦蕩,不計名利,不念舊惡,廉潔愛民
為人要光明磊落、胸懷坦蕩,對正義事業充滿必勝樂觀的信念,不怨天尤人,不悲觀失望。“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要經常保持樂觀的心態,切忌處處為了自己撈取好處。自私必然影響團結,必然脫離群眾,招來怨恨。對于他人的錯誤,只要已經改正,就不要揪住不放,涉及個人之間非原則的恩恩怨怨,應“不念舊惡,怨是用希”(《論語·公冶長》)。在工作上“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處理政事謹慎誠信,廉政愛民,不亂花納稅人的每一分錢。孔子反對搞虛假政績,追求知名度,主張干實事,干好事,造福于民。“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憲問》)。一個人只要做出實績,造福于民,人民是會記住他的。
4.謙遜好學,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孔子教導我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人要善于學習,學習不只是讀書,還要在工作實踐中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在為人處事中學習,在總結正反經驗錯誤中學習,向一切先進的人和事學習,“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人總是處在不斷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不隨時代在實踐中學習,不向歷史學習,不向先進學習,就要落伍,為時代唾棄。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些深邃哲理的教誨,給了我們許多啟示,我們有時犯錯誤,就是知識經驗不足,沒有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沒有開拓創新的勇氣。學習要端正態度,孔子批評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不是為了在人前夸夸其談,要學、思、行相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堅持“學而時習之”要針對時代實踐的要求,學出新意,解決新問題,概括新經驗、新理論,也就是“溫故而知新”(《論語·為政》)。孔子說“仕而優則學”(《論語·子張》),政事之余,一定要堅持學習。
5.正確對待錯誤,公開檢討錯誤,切實改正錯誤
人之所以犯錯誤,就是主觀與客觀相背離,認識與現實相脫節,就原因來講,不外主客觀兩個方面。就主觀而言,由于個人的立場、觀點、方法以及知識、經驗、能力、素養等方面的差異,因而錯誤是難免的,孔子說“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錯誤是難免的,也是掩蓋不了的,一旦認識改正了,人們就會敬仰。現代社會是民主政治,政務公開,有了錯誤,就更要公開批評,檢討改正,最危險的就是文過飾非,知錯不改,“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不論是組織錯誤,還是個人錯誤,都必須公開批評,當眾認錯,不愿意公開接受批評,不自我批評,就是堅持錯誤。根據孔子的經驗,“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論語·公冶長》)。孔子認為文過飾非,拒絕自我批評是一種小人行為,“小人之過必以文”(《論語·子路》)。
6.廣泛聯系群眾,切忌拉幫結派,結黨營私
“君子群而不黨。”(《論語·衛靈公》)要廣泛聯系群眾,多接觸各方面的人士,加強內部團結,杜絕拉幫結派,“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用”(《論語·為政》)。領導者要善于與人相處,在非原則問題上求同存異,即使是原則問題,也要耐心啟發說服,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既要堅持原則,又要善于協調各方面不同的意見。
上一篇:德厚足以安世,行廣足以容眾
下一篇:慎乃出令,令出惟行,與其殺無辜,寧失不經的行政法制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