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不慎反遭害
交友應(yīng)慎重,似乎已被世人所認知。但個中的苦衷,仍有很多難言之隱。時值戰(zhàn)國這個歷史“大變遷”時期的孫臏和韓非,就是誤以同窗學友為可信,步步受其蒙騙,終至一個殘、一個冤死的受害典型。孫臏曾和龐涓共同學習兵法。后來龐涓為魏惠王的將軍。由于忌嫉孫臏的才華,誆他到魏國。一來二去,被處以臏刑,成為有腿不能直立、有腳寸步難行的殘廢。韓非的結(jié)局就更慘。他也曾和李斯同時師事荀卿。李斯被秦王贏政重用后,不斷向嬴政推薦韓非。加之嬴政疑忌韓非,結(jié)果將韓非打入監(jiān)牢,被李斯用藥毒死。
在封建社會里,一向認為“天地君親師”是最神圣的;而整天在一起尊師、受教的同窗學友,也應(yīng)該情同手足。但是“人心隔肚皮”,誰能認清花言巧語背后打的是什么算盤呢?不聽其言,不觀其行,一味采取信任的態(tài)度,怎么會不上當受騙呢?此外,在強手如林、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中,“一山不藏二虎”的民諺還是頗能令人深思的。孫臏與龐涓,韓非李斯,無疑都是當時的大能人。假如彼此分處異地,或許還能干出些名堂;如若湊在一起,恐怕就有水火難以相容的危險了。好在天公有眼,龐涓以殘害孫臏始,也以被孫臏擒獲告終;李斯因陷害韓非而得意于一時,結(jié)局不也被押到刑場,受盡五刑之后又攔腰切成兩半嗎?這又應(yīng)了俗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時候一到,一切全報。
上一篇:東窗事發(fā)原形畢露
下一篇:京滬足之戰(zhàn)引出的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