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斯特列不明白他發現了氧氣
提起氧氣的發現,人們自然地會想到英國化學家普利斯特列(1733—1804)的大名。
1774年8月1日,普利斯特列得到一個直徑為一英尺的放大鏡,便做起實驗來。他把各種不同的東西放在一只充滿水銀的瓶里,再把瓶子倒置在水銀槽中,然后用放大鏡使太陽的熱集中到物體上,他沒有發現什么。隨后他又拿三仙丹(即氧化汞)來試驗,他用放大鏡照射時,三仙丹竟生出了許多氣體。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氣體呢?他繼續實驗下去,查明這種氣體不易溶解于水;再把點燃的蠟燭放進去,蠟燭竟發出一種非常亮的火焰,他又把兩只小老鼠放進充滿這種氣體的瓶子中,老鼠顯得非常自在。既然對老鼠無害,他也要試試看。于是,他把氣體吸進肺中,竟覺得十分愉快,過了好久,心里還覺得十分舒暢。
這種無色、無味的新氣體,普利斯特列已經了解得十分清楚了,但他不明白自己發現的是什么!他是一個燃素說的支持者,他斷言:“這種新氣體……顯然是因為它完全沒有燃素,因而要貪婪地從燃燒物里去吸取燃素”,他稱這種新氣體為“失燃素的空氣”。
后來,法國著名的化學家拉瓦錫(1743—1794)在普利斯特列實驗的啟發下,研究發現,這種“失燃素的空氣”是能夠助燃的氧氣,推翻了燃素學說,闡述了著名的物質不滅定律。
普利斯特列本來可以發現拉瓦錫所發現的這些東西,由于他堅信燃素學說,像是戴上了有色眼鏡,無法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正如恩格斯所說:“……從歪曲的、片面的、錯誤的前提出發、循著錯誤的、彎曲的、不可靠的途徑行進,往往當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時候,還是沒有得到真理(普利斯特列)”。
偏見比無知離真理更遠,虛假的學說比無知更糟。普氏堅信燃素學說,使他坐失良機,真理在鼻尖上溜掉了,實在令人惋惜。
上一篇:普列漢諾夫的悲劇
下一篇:普加喬夫為解放農奴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