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共事不知人
要真正認識一個人不是易事。道聽途說不足信,不共事也不會有深切的了解。
宋代張浚曾任宰相,他在請求辭職時,宋高宗曾問他誰可以替代你嗎?張浚沒有馬上回答。宋高宗就提出了秦檜。張浚說和他共過事才知道他為人陰險。宋高宗見張浚不同意秦檜,就又提趙鼎。張浚沒有反對。趙鼎就當了宰相。
當初張浚和趙鼎交情很好,張浚居官后就極力引薦趙鼎。兩人曾一起議論人才。那時張浚還沒和秦檜共過事,僅憑耳聞,就極力稱贊秦檜有才。趙鼎卻說:“這個人一旦得志,我們就無立身之地了。”兩人意見不一。張浚堅持自己的看法,就向皇帝推薦了秦檜,但一起共事一段后,他才了解秦檜這個人心術不正。以后就不舉薦秦檜,秦檜對張浚也懷恨在心。他跑到趙鼎那里說:“皇帝要召見你給你官職,張浚卻遲遲不讓去。”他想借趙鼎來排擠張浚。秦檜在樞密府辦事只聽趙鼎一個人的。趙鼎原來不喜歡秦檜,可是慢慢卻對秦檜深信不疑,最后讓秦檜得勢,竟又被他排擠出朝。趙鼎和張浚晚年相遇,兩人談起往事,才知道都被秦檜算計。
奸佞往往最有心計,最善權術,他們八面玲瓏,口蜜腹劍,表面常能給人一種好印象,如精干、伶俐、多智,但其骨子里的陰險、狡詐卻是不與之共事則難以知曉的。善良的人們如果誤信、誤用奸佞,沒有不吃虧、不上當的。
上一篇:丁酉科場大案
下一篇:不學無術難以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