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浙東浙南之旅·天臺山·三山五岳之精靈
天臺山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天臺縣境內。南北朝陶弘景在《真誥》中云:“山高一萬八千丈,周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頂對三辰,當牛斗之分野,上應臺宿,故曰天臺。”民間則傳說天臺山原是一朵用龍麟造成的蓮花。早年,這里是汪洋大海。海里無風三尺浪,無數的漁民葬身海底。東海龍王的九個兒子見此情景,痛苦萬分。他們各自從身上拔下八片龍麟,化作一朵碩大無邊的蓮花,用來救助海上的遇險者。后來,這朵七十二片花瓣的蓮花變成了一座山峰,就是今天的天臺山。據說八仙曾在天臺山舉行盛會,相約要為此山取名。八仙之首的漢鐘離說:“我看此山可算是三山五岳精靈,其優美勝過天臺,就稱它為天臺山吧!”從此天臺山的名字就傳了下來。
天臺山以雄俊神秀聞名于世。史載,王羲之、顧愷之、孫綽、謝靈運、李白、孟浩然、劉禹錫、元稹、劉長卿、蘇軾、陸游、王十朋、徐霞客、康有為等名人曾游歷此地,并留下了眾多吟詠的篇章。
相傳三國時葛玄曾在天臺山辟圃栽茶。這里的茶經從此綿綿不絕。日僧最澄曾從此地攜茶種回國,在日本比睿山辟“日吉茶園”,成為日本的茶祖。
瓊臺夜月
瓊臺夜月為天臺一景。瓊臺在今桐柏水庫西北,后倚百丈崖,前對雙闕,下臨龍潭,三面絕壁,孤峰卓立。李白有《瓊臺》詩贊之。臺上有一石,其狀若椅,名“仙人座”。
傳說八仙之一的鐵拐李曾住在對面的萬年山,每逢中秋月圓之際,就飛渡絕谷,來到瓊臺,坐在仙人座上,邀下嫦娥和眾仙子同賞明月,共度良宵。呂洞賓拜鐵拐李為師三年后,鐵拐李命他飛到對面的瓊臺上,摘采三只桃子。就在呂洞賓來去的途中,鐵拐李把他度成了神仙。呂洞賓返回萬年山時,在石崖上踩出了兩個深深的腳印。至今,游人們還會饒有興致地赤腳戲踩其印。
瓊臺前有兩座小山,稱“雙闕”。“瓊臺月滿過天闕,古有花蕊送夕陽,不為雙娟貪以往,歸來再恕見夕陽。”這首詩說的是雙娟盼三郎的美麗故事。
傳說天上有兩個仙女,下凡來到天臺山,住在砍柴人三郎家中,與三郎結為兄妹。時值秦漢爭雄,三郎被征為壯丁。兩個仙女守在草廬中,盼等著三郎的歸期。后來終于化成兩座對峙的山峰。因她們下凡后取名為瓊娟和闕娟,所以人們又把這兩座山峰稱為“雙娟峰”。
赤城棲霞
赤城距國清寺約四里,被稱為天臺山的南門。“門標赤城霞,樓棲蒼島月”,赤城棲霞為天臺之一景。赤城為地質時期的中生代,由火山活動殘留的花崗巖構成。經風化水蝕,形若城堡,色如丹霞,故得此名。
晉時,曇猷曾在赤城建中巖寺,南齊時因塑佛像又改名臥佛。山上的赤城塔,相傳為南北朝梁代岳陽王妃所造。巖間崖下,散布著十二石洞,其中,玉京洞有“天下第六洞天”之稱,傳說仙人許邁曾居于此,又傳說曇猷曾在此誦經。
民間流傳著一位叫赤城的小伙子保護赤城塔的故事。王母娘娘要把赤城塔搬到天上去,赤城決心保住這寶塔。兩位神仙也為他出謀劃策。當天兵天將飛來時,赤城舉起柴刀,劃破了指頭,用灑向空中的鮮血阻住天兵天將。最后他流盡了血,被天火燒成巖頭,化為赤城山。
桃源雙峰
相傳東漢時,剡溪旁的小村里,很多人得了心窩痛的毛病。有兩個小伙子,叫劉晨和阮肇,入山采根治這種病的烏藥時,迷失了道路。在一條溪水邊,他們遇到兩個姑娘,一個叫紅桃,一個叫碧桃,是王母娘娘桃園里司管蟠桃的仙女。她們熱情地邀請劉、阮二人住在了桃源洞中。半個月后,碧桃嫁給了阮肇,紅桃配給了劉晨。他們終日以奕棋為娛。半年之后,劉阮二人漸萌思鄉之情,遂別仙女回鄉。仙女們以烏藥相贈,并一直送到了他們最初相識的小溪邊,依依惜別。劉晨、阮肇走了十三天,回到家鄉。但村里面貌大變,人皆不識。一位須眉皆白的老翁告訴他們:“小時候我聽祖父說過,村里有兩個七世祖到天臺山采藥,以后一直沒有回來。”原來,山中方半年,人間已七世了。劉、阮二人把帶回的烏藥種在藥圃中,一夜功夫,那烏藥便長了滿滿一園。患心窩痛的人吃了,個個健壯起來。
又過了一年,劉晨、阮肇因思念仙子,再上桃源洞。但見洞口飄著云霧,巖壁生滿苔衣,洞中只剩石桌、石凳,卻不見碧桃、紅桃的倩影。原來,王母娘娘知道了仙子們締結婚姻、私贈烏藥的事,勃然大怒,把她們罰變成了桃源洞邊的兩座山峰。
天臺山南麓,有兩座美麗的雙女峰,據說就是兩位仙女的化身。雙女峰邊的桃源洞,就是兩對情人當年的洞房。后人還把他們初遇和惜別的那條小溪稱作“惆悵溪”。至于“天臺烏藥”,則早已名揚中外了。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柳州之旅·柳州·三姐歌聲處處聞
下一篇:赫赫三秦魂·西安之旅·西安·三秦文風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