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欠佳吃苦果
1930年3月,以閻錫山、馮玉祥為重心的反蔣派系結成聯盟,發出逼蔣下野通電。5月11月蔣介石下了對閻、馮的總攻擊令,中原大戰正式爆發。戰爭初期,蔣軍雖處于主動進攻地位,取得一些戰果,但總的形勢對其并不十分有利。隴海線方面,由于閻軍一部叛閻投蔣,閻軍后撤,蔣軍攻到蘭封。但馮軍投入戰斗,馮、閻發動新的攻勢。蔣軍全線動搖,后退到定陶一帶。平漢路方面,蔣軍為了牽制馮軍,在漯河以北發動攻勢。馮實施有力反擊,將蔣軍擊退漯河以南。6月下旬閻軍攻入濟南,進攻曲阜。7月戰局開始有所改變。在蔣軍反攻下,閻軍節節后退,損失慘重。8月蔣軍復占濟南,閻要求馮發動新的攻勢。馮在隴海線發動猛烈的八月攻勢。馮的企圖是一舉攻下徐州,打通隴海、津浦兩路與閻軍會師。這一仗如能打勝,至少大江以北蔣軍無法立足,也可能蔣集團因此而崩潰。故馮下了最大的決心,集中了大部兵力。在馮軍進攻下,蔣軍后退。這時恰逢大雨,馮軍作戰十分困難,每攻取一地都要付出很大代價。馮軍屢經激戰,官兵非常疲勞,糧彈又得不到補充。馮軍在隴海以南雖有進展而閻軍進展遲滯,不能與馮軍的攻勢配合。因此,馮軍不得不停止進攻,蔣軍潰亂的陣線得以穩定下來。馮的作戰目的未能實現。這時閻軍已向黃河以北撤退,失去了堅持下去的決心。但馮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仍堅持對蔣作戰,把大部兵力布置在鄭州外圍,準備與閻軍協力,挽回戰場上的頹勢。然而閻軍拒絕與馮協力作戰。此時蔣軍已經攻至洛陽附近。馮軍退路已斷,大軍只好紛紛退往豫北。10月6日蔣軍占領鄭州。馮軍全部崩潰,大部投蔣,一部分被東北軍改編,閻軍也被東北軍改編。10月23日馮宣告下野,閻則躲到大連。一場大規模的倒蔣戰爭完全失敗。
此役雙方實力相較,蔣系并非占顯著優勢。如果閻馮兩軍緊密配合,相互協調,擊敗蔣軍還是完全可能的。然由于閻方動搖,未能很好地配合馮方,使蔣方步步得逞,最后擊敗閻馮。聯盟雙方的緊密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若不很好配合,就失去了聯盟的價值,終不免要咽下苦果。
上一篇:逆流而動者亡
下一篇:錢偉長的著術被無理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