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與諾貝爾文學獎無緣
高爾基是無產階級文學和蘇聯文學的奠基人。他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作品,包括小說《福瑪·高爾捷耶夫》、《三人》、《母親》、《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和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劇本《小市民》、《底層》、《仇敵》;詩歌《海燕》、《鷹之歌》等等。更重要的是,他在確立蘇聯文學的創作方法——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因此,列寧曾稱許高爾基為“無產階級藝術的最杰出的代表”。
為什么這位“無產階級藝術的最杰出的代表”一直沒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呢?
事實上,早在1918年,高爾基就被首次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從那時起,一直到1936年高爾基逝世,他幾乎每年都被提名。在托爾斯泰死后,高爾基已成為最負盛名的俄國作家,任何人都不能無視這一點。于是,瑞典文學院便委托本國一位專家撰寫一份關于高爾基作品的報告書。那份報告書對高爾基極為不利。他寫道:“高爾基如于十年或十五年前參加角逐的話,則他還有可能獲得學院的重視;今天就不可能了。”他列舉了三個理由:一是高爾基那一連串和他祖國文化生活有密切關系的政治活動;二是他參與那些活動的特異方式;三是他“暖昧的”人格。這位專家更指出:高爾基已經“江郎才盡”,瑞典文學院不應考慮他——事實上,這份報告書確實在許多年里發揮了作用。
十年后,也就是1928年,瑞典文學院委托另一位專家卡爾格倫撰寫關于高爾基的研究報告。卡爾格倫不同意前面那位專家的批評,為高爾基鳴不平。然而卡爾格倫的努力并沒有發揮效力。諾貝爾委員會之所以遲遲不肯頒獎給高爾基,還因為他在晚年獲得了太多的官方的榮耀,而這個“官方”恰恰是蘇維埃政府。于是,他們以避免和政治發生瓜葛為由,刷掉了高爾基的名字——盡管卡爾格倫的報告書對高爾基十分有利。
可見,由于某些人的政治偏見,無論高爾基的文學成就有多大,都注定與諾貝爾文學獎無緣了。
上一篇:高鳳翰《硯史》流傳的得與失
下一篇:高斯過于謹慎,未公開非歐幾何學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