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文同》人物故事小傳
文同(公元1018—1079年)字與可,自號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宋梓州梓潼(今四川綿陽)人。進士。歷任太常博士、集賢校理、知州等職。善詩文書畫。所畫墨竹,深墨為面,淡墨為背。主張畫之先必胸有成竹,然后,再運筆為之。所創(chuàng)“湖州竹派”,對當時和后世均有影響。傳世真跡有《墨竹圖》。又有《丹淵集》。
〔正 史〕
文同字與可,梓州梓潼人,漢文翁之后,蜀人猶以“石室”名其家。同方口秀眉,以學名世,操韻高潔,自號笑笑先生。善詩、文、篆、隸、行、草、飛白。文彥博守成都,奇之,致書同曰:“與可襟韻灑落,如晴云秋月,塵埃不到?!彼抉R光、蘇軾尤敬重之。軾,同之從表弟①也。同又善畫竹,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②請者,足相躡③于門。同厭之,投縑于地,罵曰:“吾將以為襪?!焙檬抡邆髦詾榭趯?。初舉進士,稍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知陵州、又知洋州。元豐初,知湖州,明年,至陳州宛丘驛,忽留不行,沐浴衣冠,正坐而卒。
崔公度嘗與同同為館職,見同京南,殊無言,及將別,但云:“明日復來乎?與子話。”公度意以“話”為“畫”,明日再往,同曰:“與公話。”則左右顧,恐有聽者。公度方知同將有言,非畫也。同曰:“吾聞人不妄語④者,舌可過鼻?!奔赐缕渖?,三疊之如餅狀,引之至眉間,公度大驚。及京中傳同死,公度乃悟所見非生者。有《丹淵集》四十卷行于世。
《宋史·文同傳》卷四四三
〔注 釋〕
①從表弟:堂表弟。②縑素:白色絲絹。③躡:踩,踏。④妄語:虛妄不實的話。
〔相關(guān)史料〕
東坡云:“與可畫竹,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躡于門。與可厭之,投諸地而罵曰:‘吾將以為襪材?!看蠓騻鳛榭趯崱<芭c可自洋州還,而余為徐州。與可以書遺①余曰:‘近語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襪材當萃②于子矣?!?p>
《宋人軼事匯編·苕溪漁隱叢話》卷一三
文與可每為人寫竹竟③,輒屬④曰:“無令著語⑤,俟蘇翰林⑥來?!?p>
《宋人軼事匯編·東山談苑》卷一三
書(指文與可與蘇軾的書信)尾復寫一詩,其略曰:“擬將一段鵝溪絹⑦,掃取寒梢萬尺長。”予謂與可:“竹長萬尺,當用絹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筆硯,愿得此絹而已?!迸c可無以答,則曰:“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哉?”余因而實⑧之,答其詩曰:“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⑨長。”與可笑曰:“蘇子辯⑩矣。然二百五十匹絹,吾將買田而歸老焉?!币蛞运嫻o筜谷(11)偃竹遺予曰:“此竹數(shù)尺耳,而有萬尺之勢。”筼筜谷在洋州,與可嘗令予作《洋州三十詠》,《筼筜谷》其一也。予詩云:“漢川(12)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13)。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14)千畝在胸中。”與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簡晚食,發(fā)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經(jīng)進東坡文集事略》卷四九
[注 釋]
①遺:致。②萃:聚集。③竟:終,畢。④屬(zhu):囑咐。⑤無令著語:不要請人題辭。⑥俟:等待;蘇翰林:指翰林學士蘇軾。⑦鵝溪絹:鵝溪,在四川鹽亭縣西北,以產(chǎn)絹著名,唐時以為貢品,宋人書畫尤重之。⑧實:坐實,證實。⑨許:這等,這樣。⑩辯:巧辯。(11)筼筜(yun dang):竹名。皮薄,節(jié)長而竿高。筼筜谷;谷名,在陜西洋縣西北10里,谷中多竹。(12)漢川:漢水。(13)籜龍:簡的別名。(14)渭濱:渭水之濱。
上一篇:《戴震》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戴震》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文征明》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文征明》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