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禮聘釣魚翁
商王朝時候,西部渭水河畔,有一個名叫周的國家。周國的首領周文王姓姬名昌,他是一個十分賢能、胸懷大志的人。當時周國勢力弱小,從屬于商王朝,每年都被迫給商王朝進貢,就連姬昌本人,也因為得罪商紂王,被抓去囚禁了7年。
姬昌回到周國以后,磨礪意志,廣泛招攬人才,積極做好滅商的準備工作。他一方面大力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另一方面禮賢下士,廣招賢才。為了接待賢士,他甚至沒有時間吃飯休息。于是,文王思賢若渴的名聲遠近傳揚,天下有名的賢士都競相投奔他,一時間,有太顛、閎關、散宜生、辛甲大夫等人都慕名而來歸順。姬昌接待并收留了他們,通過同他們的交談,知道他們都是治理國家的能人,非常高興,遇到問題總要同他們商議。
但是,姬昌并不因此滿足,他的志向不在于治理好這個小小的周國,而是要消滅商紂,推翻暴政,統(tǒng)治天下,建立一個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太平盛世。所以,他仍然孜孜不倦地尋求更出色的,能夠幫助他出謀劃策、奪取天下的奇才。
有一次,姬昌帶領隨從出去打獵。在出發(fā)前,他讓太史占了一卦。太史告訴他說:“今天出獵預兆吉祥。”姬昌好奇地問:“你再測算一下,今天出獵會捕獲什么獵物呢?”
太史笑著說:“今日出獵,得到的獵物不是龍不是虎,不是豹子也不是大熊……”
姬昌急不可待地追問:“你說了這么多不是,捕獲的獵物究竟是什么呢?難道是珍貴的麒麟嗎?”
太史點點頭說:“的確是麒麟,不過不是山中百獸之王的麒麟,面是人間賢士中的麒麟,祝賀您將得到輔佐政治的棟梁之材。”
姬昌聽了非常高興,就重賞了太史,帶著隨從,沿著渭水北岸出發(fā)了。
渭水兩岸草深林茂,常有野獸出沒。不過這回文王的心思可不在飛禽走獸上,他一邊走一邊思量:“我所渴慕的賢才在哪里呢?”
不知不覺間,就來到了渭水河邊,茂密的柳樹林中突然傳來歌聲。文王停下腳步仔細聽,歌詞十分高雅。找到唱歌的漁夫一打聽,原來這首歌是一位在磻(pān)溪邊釣魚的老翁作的。漁夫還介紹說:這個人姓姜名尚字子牙。他年輕時,在商朝首都朝歌(今河南淇縣)以屠牛為業(yè),后來在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開了個小飯館。天下不太平,自己又老了,加上窮困潦倒,就隱居到渭水河邊,依靠釣魚為生。
姬昌帶領部下,沿著漁夫指引的方向,來到磻溪邊。這是一個風景宜人、十分幽靜的地方。在磻溪邊有一棵高大的柳樹,樹下一塊大石頭平整如臺,臺上只見一枝魚竿,不見人影。姬昌撫摸著魚竿感慨道:“商王朝衰敗,天下荒亂,君子賢能隱居不出,如果不是親自尋訪,又怎么能獲得賢士呢?”他坐在大石頭上,靜靜地望著水面,虔誠地等著姜太公,一直等到日落西山,夜色降臨,也沒有見姜太公歸來。
大臣們不耐煩地說:“大王不要輕信小民的謠傳,這個老頭兒未必是大賢,您不必在此恭候,明天臣帶他來見您!”
姬昌說:“求賢招士,禮節(jié)最為重要。今天必定是他見我們心意不誠,所以遠遠地躲避起來。我們要學古人求賢,放下架子,我們暫且回去,選擇一個吉日,備下厚禮再來招聘。”
又過了幾天,姬昌穿著嶄新的衣服,帶領大隊人馬,備下貴重的禮物,旌旗鮮明,前來迎請姜太公。在離蹯溪很遠的地方,就下了車,步行進入山林,來到溪水邊。他遠遠就看見溪邊大石頭上,端坐著一位老人,正在全神貫注地釣魚。姬昌就走上前去,恭敬地施禮,熱情地同他攀談起來。通過交談,姬昌發(fā)現(xiàn)這位老人很有才學,正是自己夢寐以求的賢才姜尚,于是對姜尚說:“像您這樣的人,真是天下的奇才呀!我的老太公在世時,曾經對我說,‘將來一定會有了不起的人才來幫助你治理國家。’我想望您已經很久了。今天特地準備薄禮前來聘請,希望您能輔佐周國! ”
姜太公說:“我已老朽了,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恐怕要辜負您的心意,讓您白跑一趟了! ”
姬昌說:“先生有大德,何必把巧思妙謀都藏在心中,忍心讓天下百姓遭受痛苦、您孤零零一個人在這里垂釣?”說完,命令隨從把聘禮奉上。
姜太公早就聽說文王待人誠懇,具有開創(chuàng)大業(yè)的君王氣質,今天又親眼目睹了文王謙恭的品行,于是就答應下來,當了周國的軍師,此時他已經70多歲了。
姬昌得了姜太公,如虎添翼,國勢日漸強盛,周圍的部落首領紛紛前來歸順,又平息了犬戎(rónɡ)族的暴亂,為推翻商王朝奠定了雄厚的基礎。文王病死后,武王繼位,在姜子牙的幫助下,一舉推翻商紂王,建立了周王朝。姜太公在建立周王朝的過程中,勞苦功高,被封在齊地(今山東中部和東部),成為齊國的始祖。
上一篇:周恩來智答外國記者
下一篇:唐伯虎碰壁的故事